在印刷术呈现前,书藉的传播全数靠手抄,乃至另有专门的抄工,但既便是最专业、最优良的抄工,也不成能将笔迹写得如此之工致,工致到两本书中的笔迹竟然近乎于不异,起码郑玄从未见过有如许的技术。
“不错,恰是辽东。”袁否嘿然说道,“我会向伯父自请牧守辽东,公孙度父子固然在辽东运营多年,但是这父子俩倒是刻薄寡恩,治下士族豪强均多有牢骚,非门生自夸,门生他日若入辽东,翻手可擒公孙父子。”
郑玄但是崔琰、国渊的教员,只要搞定了郑玄,崔琰和国渊还能有跑吗?当时节,不但仅是崔琰或者国渊,全天下的读书人都会闻风而至,投入他袁否的麾下效命,以是说,不管如何也要搞定郑玄。
崔琰?
袁否这几近就是在跟郑玄说:辽东迟早是我袁否的地盘,我如果拿下了辽东郡,再请你去辽东教书,你干不干?
“公子是说辽东?”郑玄终究动容了。
抄书费时吃力,用来承载笔墨的竹简、木牍又太粗笨高贵,这是停滞书藉大量呈现、大量风行的首要启事,正因为此,除了少数世家大族以及商家外,既便是普通的士族豪强,家里也没有几册藏书,以是读书人才会如此希少。
特别是崔琰,更是出了名的朴重,崔琰的朴重,乃至朴重到了连曹操见了他都要寂然起敬的程度,以是,由崔琰提拔、保举人才是绝对公允公道,这的确就是全天下最靠谱、最当仁不让的史部尚书人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