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家是阳翟大族,郭图本人亦很有才调,又比较会揣摩上意,是以不管是故太守阴修,抑或是现在的文太守对他都很有好感,甚为信誉。文太守特地把他从城上召来,扣问他的定见。
他说道:“下吏奉明府谕令,督守西城墙,亦觉贼兵之撤退就在这一两日中。当此之际,恰是吾辈为君王分忧、取功名於疆场之时。便是明府不召,下吏也正筹办来求见明府,请明府遣兵破贼!”
荀贞心道:“郭公则虽宇量狭小,私心太重,以虚事上,不是刚正之臣,但目光、见地还是有的,也有胆略,纵非人杰,也是一时之才,倒也不愧他今后能在史乘上留名。”
遵循戏志才的战略,先“诈降”,再“反击”,并且“诈降”要在黄巾军建议“最后一次”守势之前,以泄其气,那么,现在就是“诈降”的时候了。
程偃说道:“还好攻城的是波才阿谁竖子,不是荀君你啊!要不然,阳翟怕早就被攻陷了。”
文聘、许仲等人也学到了很多东西。他们是从荀贞身上学到的,比如“兵戈就是争夺疆场主动权”,谁能获得主动权,谁就占有了疆场的主动,可进可退,可攻可守;又比如在仇敌夜晚骚扰时,能够反客为主、主动反击,并同时把士卒分红两班,轮番更替;又比如在作战时,不能把全数的兵力尽数投上,必然要留下一支后备队,以对付突发状况;又比如在危急之时,主将要敢於打击,要身先士卒,在战后,要抚恤士卒,与士卒同甘共苦,等等等等。
“贼众我寡,欲要取胜,非奇计不成”,在这一点上,郭图和戏志才的观点分歧。
黄巾军的望楼乃是仓促搭建而成的,不敷高,且离城较远,从望楼上最多能看到城中,看不到城墙内侧的活动。是以,固然天气已明,荀贞、戏志才等人却也不怕波才发明他们的行动。
这几天守城,荀贞两次带队出城突袭黄巾军,都获得了较大的战果。文聘、许仲、程偃诸人对此印象深切。此时闻得荀贞此言,皆深觉得然,文聘说道:“本来如此!”
荀贞曾看过《墨子》城守诸篇。
要想把这几点做到,非得有专业人士不成。
文聘问道:“为何?”
按事理说,发掘隧道是一件非常需求技能的事儿。
“如此说来,卿亦附和戏忠之计了?”
“起首,土丘不比望楼,不易破坏。其次,土丘垒成后,能够遣派蹶张士、弓箭手上丘,居高临下,向城内射矢,共同步兵打击。再次,又如果城坚南下,而同时我军士卒浩繁,还能够把土丘渐渐耽误至城下,使士卒能够通过土丘直接向城头建议打击。”
“不能只想着攻,也要想着守,……,以防仇敌突袭”。
连着这么多天,黄巾军每次攻城之时,戏志才都在城头观战,对黄巾军的排兵布阵,凡是他们那边人多、那边人少已经做到心中稀有,昨晚他又细细察看了一夜,对城外的地形也了如指掌,早就选好了三处最合适发掘隧道的位置。
荀贞转头看了眼站在本身身后的程偃,对他能提出这个题目感到很对劲。
这条战略是戏志才想出的,荀贞把发掘的任务交给了他,令冯巩、高素两人共同。
“贼众我寡,欲要取胜,非奇计不成。戏忠所言,恰是下吏所想。”
“就是现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