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灯唯君用,余者只供麻藁。”
本乡名为西乡,统共有二三十个里,原有户近三千,口万余人,因近年来接连疫病,死者甚多,抛家弃田成为流民的也很多,导致户口锐减,现在只要户两千出头,口近万人。大多都是穷户小家,很多民户的家訾不敷千钱。家赀十万的中家未几,十万以上的大师更少。
乡里的寺舍比亭舍大很多。
时渐夜深,远近悄寂。不管较远的亭舍,还是近处的官寺以及乡佐诸吏居住的左舍,都早熄了灯,不见一丝灯火。舍寺临着官道,四围都是郊野,时有风过,野树萧飒,其声模糊可闻。
荀贞与许仲、文聘诸人立在院中等候。他笑道:“君卿,这院子不小,屋舍甚多,且都是归我们自家居住,不像亭舍那样,还要采取外客投宿,可清净舒畅多了。……,正面屋中有三间房,阿偃我们三个同住。小夏、小任,就暂让他们住在东屋吧。……,仲业,今晚你也和君卿我们同住,你的这几个侍从剑客也暂住东屋如何?”
老卒说道:“畦中本种了些胡菜、芥子,入冬以来,渐次食尽。埘中原有几只鸡,是谢君自养的,走时带走了。”领荀贞走进正面屋中,取了根麻藁,就动手上行灯将之点亮,又拿来灯盏,把灯火点着。荀贞瞧了一眼灯盏,问道:“舍中夜间皆用灯么?”
换了一个新郡守,对郡中的官吏来讲是件大事,但对荀贞而言,却不如乐进。他胡乱点头,应了句:“等我返来再说。”在官寺门口,等许仲等将他的坐骑牵来,拿刀上马,扬鞭叱咤,沿着官道,往桑阴亭奔驰而去。
虎贲者,天子禁兵,宫廷宿卫,多以有武勇者充当之。王越列其间,为俊彦,善击剑之术,称於京师。荀贞从荀衢学剑时,听过此人的名字,对其剑术略有耳闻。他问文聘:“刚才喝酒菜间,高素问你家的剑客中有几人能如董习。我也猎奇,很想晓得。你给我说说。”
荀贞站在门槛上,伸了个懒腰,阳光晒在身上,只觉暖洋洋的。他笑道:“比读书学经还累!我呀,就不是埋首案牍的料儿。现在提及来是升迁了,……。”他拍了拍腰间的印绶,“也带起了绶带,配起了半通印,算是一个少吏了。可我感觉还真不如当亭长时痛快安闲。”
荀贞笑道:“噢?本来是谢君新建的?谚云:前人栽树,先人乘凉。我得感谢谢君了,要不然,我的这些人还没法安设呢。”老卒陪着笑了两声,说道:“荀君请晨安息,小人辞职了。”长揖却步,提着行灯,发展着出了院门,自回前边官寺门外的侧塾中将歇。
《后汉书?百官志》引《汉官》曰:“乡户五千,则置有秩”。
许仲、程偃应诺。
但从出土的汉简《东海郡吏员簿》中能够看到,东海郡共有一百七十个乡,设乡有秩的只要二十五个,比例很小,以是《汉朝乡官研讨》则据此以为“户五千”之说应无误。
许仲说道:“这只能说是荀君你太勤恳政务,来乡中四五天了,除了头天外,这几天连官寺的门都没出过,整天都在翻阅竹简。乡民能得荀君为政,真是荣幸。”
亭舍是居住、办公都在一个处所,乡里则是分为两个部分,前边官寺,后边官舍,中以墙隔,有门相通。官寺用来办公,乡有秩、乡佐、佐史小吏平时都在措置公事。官舍用来居住,分为两区,都是独立的院子,两下相邻,左边住的是乡佐、佐史,右边为乡有秩起居之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