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乱世里,一个没有兵马的县令怕还比不上一个有兵马的屯长!
“送多少合适呢?”
这两天一向是繁家兄弟在亭舍中值班,他两人答道:“是啊,还是那副模样,半死不活的。醒了就举石头,吃饱了就睡觉,一句话不说。”
荀贞哈哈大笑,心道:“县君?便是给我做,我也不想做。”
“也没有托人来看过么?”
县尉来了,荀贞必定没工夫见他,没体例,他悻悻而归,只能等他日再说了。
刘德微闭双目,沉吟半晌,复问道:“你们可有将亭中尽数搜刮?”
“督邮”,郡吏,分部行县,是太守的耳目,同期间表太守监督诸县,权力很大,既能刺举县中县尉、县丞这些长吏,又可察举郡县豪右大族,并“奉诏令捕击盗贼”、“录送囚徒”等。
“是。”荀贞虽平静,也不肯在这个话题上多说,轻巧巧窜改话题,说道,“……,仆有一事想禀奏尉君。”
“启禀尉君,并无线索。遵尉君的号令,我等将许仲的画像吊挂在了舍外塾中,凡有过往的路人,我们都有扣问。至今为止,尚无人知其下落。”
刘德与刘儒分歧,是个寡言的人,和荀贞说完闲事儿便无话可说了。荀贞也不是个多嘴的人,见刘德俄然沉默,觉得他在想甚么事儿,怕打搅了他,也温馨不言。杜买更不会开口。
“未曾来过?”
一句话冲淡了杜买的难堪和惭愧。他陪笑说道:“颍阴是大县,尉君俸禄四百石,荀君世家大族,假以光阴或可为县君。俺只是一个乡野鄙夫,百石吏尚不敢想,何况县尉!”
当他来到舍门外时,却见舍外站了二三十人,有吏员打扮的,有县卒打扮的,皆执刀戟、环卫舍院,上前一问,才知本来是县尉来了。
须知,遵循律法的规定,除了“亲亲得相首匿”外,别的的包庇行动都是要遭到严惩的。当世重经,以经治国,“亲亲得相首匿”即所谓的“春秋决狱”,把儒家的观点引入法律中,意义就是直系支属之间能够包庇犯法,只要不是谋反、不道的罪过,能够免受奖惩。而繁阳亭中的诸人明显和许仲没甚么亲戚干系,并且他们还或为吏员、或为亭卒,放纵罪犯、包庇不言,实为知法犯法,罪加一等,严峻的乃至能够会被判为与罪犯同罪。杜买怎能不严峻惊骇?
“不能再这么拖下去了。……,他是乡亭人,对么?”
“没说甚么,只是叫我们不要粗心忽视。”
“既如此,吾便走了。许仲之案,你千万不成忽视。”
荀贞站在舍院门口,目送他们分开,观其方向,应当是往下一个亭部,东乡亭去了。等他们远走,他转回舍中。杜买深为本身方才的表示而忸捏,想要说点甚么,又不知从何提及。
刘德说走就走,起家下榻,穿鞋出门。荀贞、杜买忙跟着相送。杜买汗流浃背,下地的时候腿都软了,差点跌倒,还是荀贞扶住了他。杜买非常羞惭,荀贞浅笑着拍了拍他的臂膀。
刘德点头,说道:“此等无状最是可爱,汝做得很对。……,不要等闲将他放了,多关几天,让他好好吃些苦头!免得出去了再乱我处所民风。”
“许仲号至孝,他的母亲被扣押亭中,他没有来过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