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少年读道:“晋灵公不君,厚敛以雕墙,从台上弹人,而观其辟丸也,宰夫胹熊蹯不熟,杀之,置诸畚,使妇人载以过朝。”读到这里,他叹了口气,说道,“为君者不可君道,亡国之兆。”接着读道,“赵盾、士季见其手,问其故,而患之。将谏,士季曰:‘谏而不入,则莫之继也。会请先,不入,则子继之’。”读到这里,点头说道,“灵公残暴无道,与其两人共谏,不如一人先谏,如许的话,如果公不纳谏,另不足地。士季这是老成之言。”
春季梨花开,实为少见。荀攸、宣康诸人啧啧称奇。
读到晋灵公又在宴席上埋伏甲士,放恶犬出来咬赵盾,赵盾的车夫为庇护赵盾而死,他叹道:“又一忠臣。”再读到晋灵公的卫士灵辄为酬谢赵盾多年前的拯救之恩而把长戟倒转过来抵挡晋灵公埋伏的甲士,救赵盾出险,又叹道,“又一义士!”再读到赵盾问灵辄的姓名,灵辄却不肯答复,又叹道:“真义士也!”再又读到赵盾流亡,还没逃出国境,赵盾的从弟赵穿就杀了晋灵公,复又叹道:“有忠臣义士而不能用,晋灵公这是自取其祸。”
“shè箭的阿谁?叫夏侯兰。”
他把目光从阿谁在溪边柳下shè箭的年青人身上移开,转到前边不远的乡里中,一眼望去,乡里的土路上甚是冷僻,行人未几,里外两侧的郊野上一如别处,也是几近不见农夫。
严猛大声答道:“这几位是豫州来的客人,特地来找我子龙兄的。”“豫州”两个字咬得很重,显是在表示赵云的名声已经传到豫州去了,说这话时,他一脸的与有荣焉。
孔子这句话的意义是:“董狐是当代的好史官,记事的原则是直书而不忌讳。赵盾是当代的好大夫,因为史官的记事原则而接受了弑君的恶名。可惜啊,如果他出了国境,就会制止弑君之名了。”
贰心道:“只是,要想招兵就得有粮食。常山缺粮,赵国地狭民少,想来更加缺粮。瞧常山这窘状,连亭长都养不起了,何况征召jīng勇、练兵养兵?这粮食却该从那边来?”思忖揣摩,想道,“我是中尉,管不了民事,粮食终究还得借助赵相刘衡。皇甫将军说此人忠信知兵,叫我不必担忧他会掣肘,待我去到赵国后却得尽快见他一见,看看他到底是一个如何的人。”
又读到赵盾传闻赵穿杀了晋灵公便折回晋都,晋国的太史董狐记道:“赵盾弑君”,并把这个说法拿到朝堂上公布。这少年再又叹道:“赵穿连国君都杀了,董狐却把‘赵盾弑君’写在史乘上,他莫非不怕死么?不怕被赵穿、赵盾杀了么?他这是舍生取义啊!又一慷慨义士!”
严猛早知赵云家的梨树在今秋开了花,一起上却忍住不说,所为者就是想看到荀攸的惊奇惊奇,这倒是近似孩子气的一种表示。他很对劲荀攸等的表示,对劲地咧嘴一笑,正待推篱门入内,荀贞止住了他,把手指竖在嘴边,轻声说道:“嘘,别说话,别动。”倾耳听院中梨花下的少年读书。
“晋灵公不君”如此,这段笔墨出自《左传》,讲的是晋灵公不可君道,荒yín残暴,赵盾尽忠劝谏,反而惹来了杀身之祸,不得不流亡,在流亡的路上,赵盾的从弟赵穿杀了晋灵公,赵盾传闻后便又返回了晋都。这一段故事在史乘上很驰名的,即所谓之“赵盾弑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