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三国:让你镇压反贼,没让你当反贼 > 第184章 土地问题
杨昭还是第一次听到,关于青州农业的题目。
李儒建议道:“和天下诸侯一样,一次性给统统抚恤,甘心多给一些,也不要每年都给。”
杨昭算了算,加上这一万人,能够具有三万六千多的兵力,道:“那就先征一万人,你们去安排,至于屯田方面……”
对于阵亡、因伤退役兵士抚恤金的发放,很多诸侯都会做,但他们只给一次,给完就算了,杨昭的做法,是每年都给,并且每年给的,比别人,包含朝廷一次给的都要多。
杨昭终究明白,为何城外的地步里,农作物是以高粱居多,本来被泥土限定了。
杨昭眉头一皱。
“青州的庄稼,为何不轻易莳植?”
他们苦思了一会,能够想到一些古法,但有范围性。
之前在良乡、在洛阳,人少的时候不感觉如何样。
到时候还会呈现通货收缩,粮价高了,钱越来越不值钱,更买不起粮食。
“从当时开端,关中就有了操纵河道冲刷而来的淤泥,构成淤田,莳植庄稼,这个别例在关中和三河地区,至今还在利用。”
“你们以为,该如何调剂?”
前人对盐碱地的管理,体例普通是开沟排盐、淤灌压盐和种稻洗盐等。
他们在北海的兵未几。
杨昭道:“文和请说!”
“关中的泥土,和青州的有点近似,此法能够借用。”
杨昭想了一会,俄然想起这里是华北平原,后代地理课上,教员仿佛提到过,在华北平原,有部分盐碱地,地盘相对瘠薄,不如何合适农作物的莳植和发展。
“始天子操纵郑国,在关中开挖水沟,生长农业。”
恰当引浊放淤,通过淤灌改良盐碱地,其害会变成利,地盘盐碱度降落,泥土肥力进步。
“好!”
贾诩很快来了,听到想要屯田,但有泥土的限定,也皱起眉头,一会后说道:“遵循北海原有的体例耕作,就算大量屯田,能收上来的粮食也不会很多。”
李儒道:“先管理好地盘,才气屯田。”
别的当初的宿卫,许家庄的庄丁和高顺、张辽投降的兵士,乃至是西凉兵,这些兵士的抚恤,从北海收回。
“青州的泥土,的确不太行。”
杨昭微微皱起眉头。
贾诩说道:“就是抚恤题目。”
“现在领抚恤的家庭,还不是很多,适本地做出调剂,降落抚恤的程度,是最合适的。”
他的设法是最直接的。
贾诩和李儒点头道。
他说的,恰是淤灌压盐法。
开沟排盐,在北海比较常见。
贾诩持续说道:“今后主公的兵力会越来越多,兵戈阵亡的兵士多了,给的抚恤数量会很庞大,万一我们接受不过来,降落了标准,支付抚恤的人风俗高标准的,降落以后轻易导致民气不稳。”
大部分是从孔融手里接过来的。
固然很多跨州和跨地盘了,但是能联络的,会尽能够联络上,没法联络的就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