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三国:我为刘禅,霄汉永灿 > 第七章:药方
“嗯,公子此法如果能够实施,确是治本之法。只是现在,倒是有些不应时宜啊!”
以是,有刘禅这么一个允文允武,少大哥成而又不乏进取之心的少主,一贯狂傲的庞统,又如何能够不欣喜非常?
不愧是诸葛大大相提并论的大神,即便心中已是冲动不已,但此时却还是强行压抑了这份冲动,转而又考校起刘禅的‘治病’才气来。
以是如此一来,不但不会起到减弱他们的目标,反而还会进一步强大他们的气力。
“科举?公子所说科举是何意?”
虽说对于刘禅所提处理科举题目之法非常对劲,但对于他的考校,倒是并未结束。
是以,在贫乏‘大众根本’的环境下,刘禅所提出的科举制虽好,但却有些不实在际,有点华而不实的怀疑。
“只是公子可曾想过,如果我们实施这科举这法,那些世家门阀可会甘心就缚?倘若他们结合起来对抗主公,大汉兴复之业难道困难重重?”
不但如此,对于刘禅的评价,也从先前的汉室兴复有望,变成了现在的大汉必将答复。
“公子睿智!此法虽见效稍慢,然却夯实了根底……”
毕竟只会‘看病’而不会‘开方’的大有人在。能找出题目不难,关头在于处理题目的体例。
“如此一来,有了大量布衣后辈参与,不但世家大族再也不能把持宦海宦途,从而式微下去,就是豪门出身士子也很难构成新的世家大族!”
“正所谓仓廪足而知礼节,公子此法若在承闰年间,或许倒是可行。但方今乱世,布衣百姓连两餐温饱都难,又何来才气扶养后辈肄业插手科举?”
“公子,你这是……”
在这个期间,能够读书识字的,除了一些豪门士子以外,绝大多数都是世家大族之人。如果在这个时候推行科举之法,不过是给那些世家大族又增加了一条入仕之路罢了。
以是,本着将统统祸端掐灭在泉源的设法,刘禅天然不会想着和曹丕与司马家那样,只为面前的好处姑息养奸,给他们持续坐大的机遇,从而把祸端留给先人。
要晓得,在原汗青上的魏晋以后,世家门阀的权势已经生长到了能够摆布皇权的境地。
让刘禅有些没想到的是,对于这明显抢先了期间数百年的体例,却仿佛并不如何被这位凤雏所看好。
既然弄清楚了大汉的病根在于世家门阀,不趁着现在世家门阀方才崛起,还未真正达到顶峰之日打压更待何时?
看到庞统的反应,刘禅也是不由有些迷惑起来。因为照理来讲,这科举替代征辟和察举,乃是局势所趋。但现在庞统却说不应时宜,确切让他有些不能了解。
“科举就是……就是和察举近似的一种测验。只不过,与察举分歧,科举不需求官员保举……”
对于大力汲引豪门士子庞统天然能够了解,但对于刘禅所提的‘科举’倒是不由得一脸迷惑。
本来天子轮番坐,谁当天子也无可所谓。但关头是这些世族门阀绝大多数倒是有家无国、有奶便是娘的主!
为此,这些世族门阀抱外族大腿、做汉奸、当虎伥的那是比比皆是,不堪列举。
面对庞统的奖饰,刘禅从速谦善着回了一礼。
“正如智囊所言,借了别人的权势,今后是要还的。小子觉得,即便兴复大汉之业慢点儿,那也比遗祸子孙来得强。昔日光武天子之事就是明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