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璇自幼被定慧师太扶养教诲,定慧师太与静璇名为师徒,实与母女无异,静璇告别定慧师太后。已经五年未归庙门,定慧师太焉能心中不牵挂?以是乘此玄门宗门大比试之机,定慧师太施但是来,一则寻求静璇的动静,一则也想看看,到底那静璇口中的李易是多么人物?
虽说削发人六根清净,可削发人也要吃五谷杂粮啊!中宫台上诸人皆是一派宗师,早炼心炼体,修炼得水火交汇阴阳相融,但是既处一门之长,心中总也打扫不了那份对门派牵挂的执念。
想着想着,定慧师太心中俄然间一声长叹,不幸那静璇徒儿,唉……此也是射中必定,让静璇徒儿遇见了李易,要蒙受那情劫之苦,唯望静璇徒儿也大毅力,大聪明,慧剑斩情丝,求得大美满。
不过话说返来,人家不行礼,你莫非要逼着人家行礼?你就是逼,你逼得过人家吗?
非是慈苦大师执流派之见,实是此事过于匪夷所思。
………………
广场上的千万人之众,现在皆成了如许一名小羽士的背景,李易宛然就是绝壁峭壁上的一颗青松,风吹雨打不倒,雷鸣电击不惧,紧紧的扎根于脚底的岩石之上……
五年前东林寺的各种变故。虽在修真界秘而不宣,可如何又瞒得过少林寺的耳目?慈苦大师在听闻普世禅师将圣莲令传与李易,并任命李易为东林寺监寺长老之时,第一感受便是谬不成言。
李易与静璇相识相知之事,早有静璇一一禀报尊师定慧师太,静璇初陷情网而不自知,后才有静璇于潮音洞中面壁思过。一朝被定慧师太点化,静璇剃去三千青丝,决意于尘凡中历练。
陆云奇手摇折扇,一副翩翩公子模样,姬雨欣度量瑶琴,在陆云奇身边做小鸟依人状。两人男的俊,女的俏,当真是天作之合,让人羡慕不已。
公然,中宫台上道儒两教诸人皆是静坐。谁也没有起家的意义。修真界最重面皮,就拿玄门四大宗门来讲,不管李易身份如何,如果四大掌门人齐齐回礼李易,那么难道四大宗门平白的比云山派低了一个辈分?四大宗门谁肯低下这个头?
青城派以双修闻名,陆云奇言下之意,大师都懂。
衡量利弊之下,慈苦方丈决定公开承认李易的东林寺监寺长老之职。
张若虚听着世人的啧啧奖饰,面上齐云朗月,真是令民气服不已,不过张若谦虚中有苦,唯有本身知之:
有了陆云奇言行的插浑打科,场上氛围倒是不再绷紧,那茅山派大茅真君茅远与李易乃是旧识,这会站起家来笑意盈盈的望着李易,回礼道:“李道友有大恩于我茅山派,即便李道友不是东林寺监寺长老,受我茅远一礼又如何?”
就在世人发楞的时候,普陀山观音禅院掌门人定慧师太站起家来,宣一声佛号,向着李易行礼道:“南无阿弥陀佛,贫尼定慧,见过李道友。”
李易有大恩与茅山派,茅远又何尝不是有大恩于李易?五年前李易在滕王阁广场上,被觉能门下七罗刹困于罗刹阵中,若非茅远指导九宫飞星步法,怕是李易的一条小命就要交代在那边。
事已至此,不管如何也是不成畏缩,李易心中闪现了东林寺前任方丈普世禅师离世前眼神中的殷切期盼。李易遂将心一横,再次拱手道:“东林寺监寺长老,云山派李易见过诸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