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复。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归根曰静,是谓复命;复命曰常,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凶。知常容,容乃公,公乃全,全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没身不殆。
24.企者不立;跨者不可。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其在道也曰∶馀食赘形。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
03.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可贵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气稳定。是以贤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为有为,则无不治。
38.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上德有为而无觉得。下德有为而有觉得。上仁为之而无觉得。上义为之而有觉得。上礼为之而莫之以应,则攘臂而扔之。故失道而後德。失德而後仁。失仁而後义。失义而後礼。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前识者,道之华而愚之始。是以大丈夫,处其厚不居其薄。处实在,不居其华。故去彼取此。这是
32.道常知名。朴虽小天下莫能臣也。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宾。六合相合以降甘露,民莫之令而自均。始制驰名,名亦既有,夫亦将知止,知止能够不殆。譬道之在天下,犹川谷之於江海。
31.夫佳兵者不祥之器,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君子居则贵左,用兵则贵右。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不得已而用之,澹泊为上。胜而不美,而美之者,是乐杀人。夫乐杀人者,则不成得志於天下矣。吉事尚左,丧事尚右。偏将军居左,大将军居右。言以丧礼处之。杀人之众,以哀思泣之,克服以丧礼处之。
22.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是以贤人抱一为天下式。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古之所谓∶曲则全者」岂虚言哉!诚全而归之。
14.视之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抟之不得名曰微。此三者不成致诘,故混而为一。其上不皦(jiǎo),其下不昧,绳绳不成名,复归於无物。是谓无状之状,无物之象,是谓惚恍。迎之不见其首,随之不见其後。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能知古始,是谓道纪。
34.大道泛兮,其可摆布。万物恃之以生而不辞,功成而不名有。衣养万物而不为主,常无欲可名於小。万物归焉,而不为主,可名为大。以其终不自为大,故能成其大。
25.有物混成先六合生。寂兮寥兮独立不改,周行而不殆,可觉得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大,而人居其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天然。
11.三十幅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觉得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觉得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觉得利,无之觉得用。
23.希言天然。故飘风不终朝,骤雨不整天。孰为此者?六合。六合尚不能久,而况於人乎?故处置於道者,同於道。德者同於德。失者同於失。同於道者道亦乐得之;同於德者德亦乐得之;同於失者失於乐得之信不敷焉有不信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