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弟子规 > 第2章 三字经(1)
《三字经》是中国传统的儿童发蒙读物,自出世后就成为中国传统蒙学的俊彦,遍及传播。数百年来,妇孺皆知、家喻户晓,影响极深。它的编辑成绩和庞大影响是其他蒙学读本难以企及的。近代国粹大师章太炎说:“其书先举方名事类,次及经史诸子,以是发蒙稚者略备。”也就是说,《三字经》是一本内容完整,融入中华民族传统代价看法和教诲理念、诸子百家之教诲,给人开导和学习的发蒙必备之读物。
【注释】
[1]香:黄香,东汉湖北安陆人,博览群书,官到尚书令。[2]九:量词,表数量。[3]龄:年龄。[4]席:用草或苇子编成的成片的东西,前人用以坐、卧,现凡是用来铺床或炕等。[5]执:实施。
【解读】
窦燕山[1],有义方[2],教五子,名俱扬[3]。
孩子不好好学习,是很不该该的。小时候不好好学习,到老的时候既不把握知识,又不懂做人的事理,能有甚么作为呢?
开篇六个字从人道论展开人道特质的会商。孟子在《公孙丑・上》里说:“无怜悯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无推让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也就是说孟子以为人都有这四心,以为一小我的本性是仁慈的,信赖每小我都晓得在别人需求帮忙时舍己救人,每小我都晓得过马路的时候不闯红灯,每小我都晓得谦善谦逊自发行事,每小我都晓得不能伤害别人的好处。之所今后天会产生窜改,每小我闪现出差别,是因为后天的发展环境和教诲的不同。
【注释】
为人后代的,从小就要靠近教员和朋友,以便从他们那边学习到做人办事的事理和礼节。
只是扶养后代吃穿而不好好教诲,是做父母的错误;只是对门生教诲,但不严格要求,就是做教员的怠慢渎职了。
【注释】
【译文】
【解读】
【解读】
【注释】
【注释】
【译文】
【解读】
为人子,方[1]少[2]时,亲[3]师[4]友,习礼[5]仪。
战国时,孟子的母亲曾经搬过三次家,就是让孟子有个好的学习环境。孟子逃学,孟母就把织布机上的梭子拆断来教诲他。
[1]方:正在、合法。[2]少:幼年。[3]亲:靠近、尊敬。[4]师:师长、教员。[5]礼:规矩。
【注释】
首[1]孝悌,次[2]见闻[3],知某数[4],识某文[5]。
孟子之以是能成为巨大的学者,是和孟母后天供应的杰出的生长环境以及聪明的教诲体例分不开的。孟子小时候父亲就归天了,家居住在坟场旁。因为常常有人出殡办丧,小孟子在这类环境的熏陶下从小就学人家哭丧,孟母感觉如许对孩子生长倒霉就搬场了。把家搬到了阛阓,此次隔壁是个杀猪卖肉的肉铺,不久小孟子又学会了剁肉卖肉、还价还价,孟母只好又搬场了。最后搬到了黉舍四周,书声朗朗,受黉舍的感染,孟子的言行也变得彬彬有礼。可见一个好的学习环境、糊口环境和生长环境才利于孩子的生长。
【解读】
【译文】
[1]融:孔融,字文举,东汉鲁国人,建安七子之首,孔子的二十世孙。[2]弟:通“悌”,孝悌,敬爱兄长。[3]长:兄长。[4]知:晓得、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