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
凡西次三经之首,自崇吾之山至于翼望之山,凡二十三山,六千七百四十四里。其神状皆羊身人面。其祠之礼:用一吉玉①瘗,糈用稷②米。
【注释】
【译文】
右西经之山,凡七十七山,一万七千五百一十七里。
再向西五十五里,是座泾谷山。泾水从这座山发源,向东南流入渭水,这里多出产白金和白玉。
又西三百里,曰中曲之山,其阳多玉,其阴多雄黄、白玉及金。有兽焉,其状如马而白身黑尾,一角,虎牙爪,音如鼓音,其名曰,是食豺狼,能够御兵。有木焉,其状如棠,而员叶赤实,实大如木瓜①,名曰櫰木,食之多力。
向北五十里,是劳山,这里有富强的紫草。弱水从这座山发源,然后向西流入洛水。
①嗥:野兽呼啸。②黄贝:据前人说是一种甲虫,肉如蝌蚪,但有头尾耳。
①木瓜:木瓜树所结的果子。这类果树也叫楙树,落叶灌木或乔木,果实在春季成熟,椭圆形,有香气,能够吃,也可入药。
【注释】
【译文】
【译文】
①符:“柎”的假借字,花萼。②砥砺:两种磨刀用的石头。细磨刀石叫砥,粗磨刀石叫砺,后普通合起来泛指磨刀石。③蜼:传说中的一种猴子,似猕猴之类。
又西五十五里,曰泾谷之山。泾水出焉,东南流注于渭,是多白金白玉。
【译文】
【注释】
北二百里,曰鸟山,其上多桑,其下多楮,其阴多铁,其阳多玉。辱水出焉,而东流注于河。
总计西方第四列山系,从阴山开端,直到崦嵫山为止,一共十九座山,路过三千六百八十里。祭奠诸山山神的典礼,都是用一只红色鸡献祭,祀神的米用稻米,拿白茅草来做神的坐席。
【原文】
①茆:即莼菜,又叫凫葵,多年生水生草本植物,叶椭圆形,浮生在水面,夏季着花,嫩叶可食用。②蕃:即蕃草,像莎草而大一些,发展在江湖水边,大雁以它为食。
【译文】
向北一百七十里,是座申山,山上是富强的构树和柞树,山下是富强的杻树和橿树,山南面另有丰富的金属矿物和玉石。区水从这座山发源,然后向东流入黄河。
①柒木:漆树。“柒”即“漆”字。②神:就是魑魅一类的东西,而魑魅是传说中山泽的鬼怪。③钦:“吟”字的假借音,嗟叹之意。
【原文】
【译文】
【译文】
【译文】
【注释】
①鳣鱼:一种形体较大的鱼,大的有二三丈长,嘴长在颔下,身材上面有甲,无鳞,肉是黄色的。②铫:即吊子,一种有把柄有流嘴的小型烹器。
【译文】
又西二百里,至刚山之尾。洛水出焉,而北流注于河。此中多蛮蛮①,其状鼠身而鳖首,其音如吠犬。
西北三百里,曰申首之山,无草木,冬夏有雪。申水出于其上。潜于其下,是多白玉。
凡西次四经自阴山以下,至于崦嵫之山,凡十九山,三千六百八十里。其神祠礼,皆用一白鸡祈,糈以稻米,白菅为席。
①硌:石头很大的模样。②榛:落叶灌木,结的果实叫榛子,近球形,果皮坚固,木料可做器物。楛:一种树木,形似荆而赤茎似蓍,木料能够做箭。③雉:俗称野鸡。雄性雉鸟的羽毛富丽,颈下有一明显红色环纹。雌性雉鸟满身褐色,体形较小,尾也较短。长于行走,但不能长时候飞翔。肉能够食用,而尾羽可做装潢品。④髯:脖子咽喉下的须毛。⑤眴目:即瞬目,眨眼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