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词分三层:第一层(头三句),写潼关宏伟险要的情势。这层描述潼关壮景,活泼形象。第一句写重堆叠叠的峰峦,潼关在重重山峦包抄当中,一“聚”字让读者面前闪现出华山飞奔而来之势、群山攒立之状;山本是静止的,“如聚”化静为动,一个“聚”字表示了峰峦的浩繁和动感。第二句写怒涛澎湃的黄河。一个“怒”字,写出了黄河波澜的澎湃彭湃。“怒”字还把河水品德化,“怒”字注入了墨客吊古伤今而产生的满腔悲忿之情。第三句写潼关位于群山重重包抄、黄河暖流其间那除隘之处。至此潼关之气势宏伟窥见一斑,如此险要之地,乃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也由此激发了下文的感慨,同时也定下了全篇悲惨的基调。
《摸鱼儿》(1)
“兴,亡”两句,作者从本身经历解缆,冷峻的指出一个朝代的兴也好,亡也好,老百姓的糊口程度实在并没有太大的不同。靖康前大宋丰亨豫大的繁华背后,是统治者无尽的贪婪与奢糜,乃至于在富庶的江南都激发了大范围的群众叛逆;而靖康后的烽火更是焚尽了群众最后一丝朝气。作者从对汗青的概括中提炼出的这一主题是极其光鲜而深切的,提出的题目是非常首要而锋利的。它表达了作者对群众的深切怜悯。这一末端,确切是千锤百炼,一字千钧,语气刻薄而警拔,予以丰富而深沉,是对全词的一个非常精炼的总结。
峰峦如聚,波澜如怒,江山表里潼关路(2)。望西都,意迟疑。(3)
序:
诗词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