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景之道:“下官随父亲进宫领筵,多吃了几杯酒,故而到这里来散散酒气。”
宫里到处张灯结彩,每隔十步就吊挂着琉璃宫灯,整座大明宫亮如白天。此时气候酷寒,宫里除了忍冬和梅花再无其他花叶,树枝上却粘贴着绸绫纸绢剪出来的花,这花做得非常奇巧,内里打空安排着香饼和小小一枚烛火,流光溢彩,香气扑鼻。太液池中浮着螺蚌羽毛扎成的灯,做成荷花、鹭鸶等模样,水天焕彩,相映生辉。
乖乖,幸亏她看了很多话本,对这些话里话外的套路可谓是了如指掌,忽邪可汗说这话,必然是带了美女前来,那位美女约莫还是个能歌善舞的突厥公主一类,如许的故事,她早在裴铮那本《胡族美人异闻录》中看过了。
上一次她见到叶景之时也是像现在这般黯然神伤,这约莫也算是一种缘分。苏瑗无精打采地接过叶景之为她拿起的荷花灯,俄然想起前次阿谁未完的故事:“叶先生,你的故事还没讲完呢,现在能不能讲给我听?”
往年的这个时候,大放异彩的常常都是苏瑗的长兄,担负国子祭酒一职的苏现,本年他作的是一支《庆同天》,仍旧博得合座喝采。裴钊看向坐在一旁的苏瑗,见她正把玩动手中一把小巧小巧的玉匙,不由微微弯起唇角。
除夕时节气候极冷,这些小官坐在冷风中吃着早就冷掉的筵席,还时不时要跪下谢恩,委实是件苦事。
叶景之的父亲是一名六品承议郎,见到儿子有赏,赶紧从殿门角落的桌子上起家,父子两人齐齐谢了恩。裴钊看了苏瑗一眼,见她脸上笑意浮动,神采微冷。
老者恭恭敬敬磕了个头,缓缓道:“回太后,老臣是新上任的翰林院编修。”
幽州恰是裴钰的封地,苏仕闻言神采白了白,和几个儿子谨慎对视了一眼,诚惶诚恐地跪下:“陛下这话是折煞老臣了,老臣和犬子固然未曾去过幽州,可归去后必然查阅纪行画册,两日以内呈给陛下。”
万树灯火银光雪浪般的晖映下,她的每一寸容颜都清楚可见,昔日笑吟吟的眉眼间带了几分愁绪,如同夏季里柔袅的花叶,教人甚是顾恤。叶景之死力禁止住本身的目光,低下头轻声道:“下官遵旨。”
倒是这支曲儿非常新奇。这乐声甚是奇特,同梨园的曲子全然分歧,带着一种雄浑开阔的气味,教她想起在昆仑苑时,裴钊带她骑马的风景。
“叶先生如何会在这里?”
苏瑗想了想,开口道:“我大哥向来是个......极其清心寡欲的人,你倒不如把这嘉奖给我,我很情愿勉为其难地接管一下。”
裴钊含笑看向她:“不知你这么勉为其难想要的,是甚么嘉奖?”
裴钊道:“那么你感觉,我该给这位大才子甚么嘉奖?”
想到此处,苏瑗紧了紧手中的帕子,死力别过甚去,不肯意看裴钊的面庞,只好盯着美人儿腰上叮当作响的一圈银坠子,有些意兴阑珊。
想到裴钊,苏瑗只感觉内心甜一阵苦一阵,欢乐一阵难过一阵。见这位老者在北风中瑟瑟颤栗,便叮咛小黄门到司膳局给他了做个火锅,没故意机去听他的谢恩,自顾自地搀着云萝的手,慢悠悠地闲逛。
殿内一时沉寂下来,苏瑗第一次见到卷发深目标胡族人,心中感觉风趣,正想多看几眼,便听得忽邪可汗朗声开口道:“陛下臣是突厥人,从小在马背上长大,不懂吟诗作赋,但臣本日为陛下带来了突厥草原上最贵重的明珠,请陛下笑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