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清楚就是回绝了,吴夫人如果识相。这个时候就该顺着台阶下了。
……
很快,柳大老爷和柳玉江就返来了。
柳大老爷和柳二老爷一个在礼部,一个在翰林院,官职都不低于关侍郎。关侍郎在兵部。这件事情提及来,对柳三老爷和柳玉江的影响最大。
柳老太太就道,“你如何跟吴夫人说的?”
柳大太太和柳大/奶奶话中的意义,都是这门婚事做不得,不过两人却并不明说。
“当时就躲避了。”大姐儿道,现在想起这件事来。大姐儿还感觉有些羞人。
“……这话说的,如果大姐儿哪个姑姑再家里拖个三年五载的,乃至一辈子不出门。那大姐儿就一辈子都不议亲了?”吴夫人嘲笑着道,“这但是千载难逢的好机遇,过了这个村就没有这个店儿了。我但是为了你们好……”
“竖子欺人太过!”一个是兵部侍郎,一个是礼部侍郎,且柳家世代清贵,在柳大老爷还真没把关侍郎放在眼里。
柳二老爷将这件事情说了,恰好柳若姒走出去,就提及柳三老爷的差事来。
这件事,就如许定了下来。
柳二老爷并不喜好宦海上托干系、走情面的那些套路。他又以本身知心,揣测关侍郎的所为,以为因为如许一件小事,关侍郎不至于大动兵戈对柳三老爷倒霉,是以没有立即承诺柳三老爷的拜托。
柳二太太就听得咋舌。
“……已经送了吴夫人出去。吴夫人神采很欠都雅,传闻是说着话,就翻了脸。”不但如此,吴夫人临走之前,还留下话来,说是归去禀报给郭二夫人晓得,等着看大姐儿能嫁到甚么样的人家里去。语气中竟有威胁之意。
“那就等他们爷俩返来。”柳老太太想了想就道。
柳二老爷承诺下来的事情,天然要办好。
柳二老爷想了半晌,也感觉柳二太太和柳若姒说的话有事理。
柳老太太就点头,对柳大老爷的决定非常附和。
“也好。”柳二老爷就点了头。
“县官不如现管……”柳三太太愁眉不展道,“二嫂,小王爷拜了二老爷做先生,永靖王爷在兵部说一句话,怕是没人敢不听的,如果有王爷的照拂……”
“爹是如何说的?”柳若姒就问柳二老爷。
“……恰是附属兵部统领,三叔三婶都担忧,关侍郎会找三叔的费事。我和娘也有这个担忧。不止三叔那边,还怕他会对爹和大伯倒霉。那位关大人,仿佛官声并不太好。”
“做些防备,恰是应当的事情。”柳若姒道,“爹不是也常说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吗。”
柳三太太的神采就有些欠都雅。柳玉江还罢了,本就是找个闲差,不求长进的,可柳三老爷的宦途正在往上走的关头时候。就担忧关侍郎会从中作梗。
过了两天,吴夫人公然上门来,柳大太太和柳大/奶奶亲身将人接到了柳大太太的屋子里说话。吴夫人天然是来听复书儿的,柳大太太和柳大/奶奶态度都很好,但是说到婚事,却都摇了头。
关家的女人性子也有些脆弱,郭二夫人在关家又极有权势,郭三爷借口与关家女人说话,却连连直视大姐儿,关家女人虽感觉不当,却敢怒不敢言。那位郭三爷还跟大姐儿搭讪。
“……家里有老太太,凡是大事,都得老太太示下。老太太并不同意这门婚事,大姐儿另有几个姑姑,长幼有序,得等她几个姑姑都定下婚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