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然不算早,李县令到安抚使衙门时,门房里已经坐满了等待仆人的长随小厮。
“横山县虽不敷千户,可离杭城近,风景又极佳,杭城大师富户都爱到横山建别院别庄,虽是小县,管理起来却比中等县还要烦难,李县令今后要辛苦些,多多用心才行。”王同知几句话指出了横山小县管理难点地点,顺手鼓励了李县令一把,又及时解了李县令不晓得说甚么才好的难堪局面。
………………
大堂里只余了李县令和罗帅司、关副使和王同知四人,罗帅司指着李县令,先和关副使笑道:“这就是李漕司的幼弟,永宁伯府三郎李学明。关副使是山东关家嫡支,传闻你补了横山县令,问了我好几次了。”
“帅司叮咛了,横山县紫溪盐场的事要问一问,请李县令和紧领杭城的几位县令一起。都坐的近些,便利问话。”长随灵动之极,不等李县令说完,就忙笑着解释,李县令松了口气,谢了长随,又冲世人团团拱了拱手,这才坐到长随指给他的坐位上。
罗帅司细细叮咛了半天,末端,表示世人道:“几位先回吧,李县令且慢一慢,你方才到任,另有紫溪盐场的事,还须再交代交代。”
商家出身,能在三十来岁就挤身四品之列,王同知之夺目之敏感之八面小巧,都是普通人望尘莫及的。
李县令忙留步,等世人退出,和别的四县的县令重又落了座。
都说这位新来的横山县令是伯府弃子,看来这传言不如何对嘛,如果传言不实的话,那,如何对待这位新来的横山县令,就得重新衡量,好好的想一想了……
半晌,李夏又折返来了,“对了,老太太出去了一下午,说是碰到了个同亲,你让赵大查查是谁,另有,五哥晓得吧?老太太是扬州人。”
武官应当就是安抚副使关铨关副使,四品文官必定就是王同知了。
太皇太后说过:不要轻视任何人,搏兔亦须搏虎力。
横山县到杭城不太小半天,也就隅中时分,一行人就进了杭州城。
李冬当然也很想到天下闻名的杭州城看看,李县令和徐太太都是极疼孩子的,没用李夏多胶葛,就把李冬明天也去杭州的事定下来了。
第二天一大早,李县令、李文山,梧桐,以及洪嬷嬷的丈夫赵胜骑马,李冬带着李文岚和李夏坐一辆车,洪嬷嬷带着苏叶和小九儿坐另一辆车,出发赶往杭州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