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了,李崇道并非要求良酝署统统支出的百分比,而仅仅只是李记烧酒的收益,这也是合情公道的要求。
“陛下都这么说了,那奴就不客气了。”
李崇道将烫手山芋丢给了褚遂良,后者也是一脸懵逼。
“蒸酒技术交给良酝署,但褚家作坊作为研发基地,能够持续制酒,少量发卖,别的,李记烧酒在良酝署的红利所得,我要抽成百分之一。”
李世民皱眉道:“甚么要求?”
方才李崇道奏请为李建成正名之时,除了骆宾王和李孝恭,第一个站出来附议的,可不就是殿中侍御史裴明礼么!
这恰是李崇道担忧的事情,一旦交给良酝署,就只要一面锦旗和五百块,他的搞钱大业就垮台了。
“陛下,奴另有个小小的要求……”
他是好酒之人,在李崇道没横空出世之前,他褚遂良是长安城首屈一指的酿酒大师,把这个新酒交给他,也无可厚非。
“哈哈哈,登善啊,我方才说甚么来着,李崇道这小子是真的看上你家了。”
饶是如此,酒的质量和口感还是没法晋升,毕竟受限于酿酒技术,而蒸馏酒的大范围推行要到宋元之时才会有。
李孝恭此次没有变脸,内心反倒充满了打动,到底是亲生骨肉,毕竟是老李家的人,到头来还是念着自家老爹好处的……
固然李世民是开打趣,但他褚遂良可就笑不出来了。
可李崇道看向裴明礼,后者一样报以相见恨晚的笑容,李崇道内心就已经晓得,本身是找对人了!
李孝恭沉迷吃苦这很多年,在朝堂上的影响力也垂垂弱化,加上风评不竭走低,想要重回朝堂,一个司空头衔就是最大的搀扶了。
而第二种就像褚遂良如许的私家作坊,本身利用的同时,也能够少量出售,至于第三种就比较小一些,是家庭的自产自用。
大师固然都口口声声为国为民,但想要薅他李家羊毛的人实在并很多,中饱私囊的事情实在太多了,李世民也是睁眼闭眼,毕竟这些朝臣跟着本身南征北战打下的江山,现在到了享用的时候,对待他们总不能太刻薄。
如果说李孝恭方才以为李崇道用心恶心本身,将他架在火上烤,那现在他是真逼真切体味到李崇道望父成龙的心机了。
不过大师都是聪明人,很快就找到了启事。
百分之一看起来比例实在太小,但如果你对良酝署的红利有着充足体味,就晓得里头是多么惊人的一笔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