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批宫女到尚宫局已经有一段光阴,甚么能说甚么能做,也已经很清楚。除了最后如莲与红玉在永巷辩论之事,她们并没有再闹出过甚么大事,沈瑜也没重罚过她们,最多不过是告诫两句。
一向到大多数人的绣品都到了扫尾阶段,点青才进绣坊巡查了圈,挨个把她们的绣品大抵看了遍,出门向沈瑜道:“这批宫女还能够,现还没到秋末,已经有技术不错的了。至于旁的,眼下担不起整幅的绣品,但打打动手也够了。”
“是她。”沈瑜都到了门口,又生生地止住了脚步。
可说简朴却又不简朴,毕竟这是为两位皇子选妃,还是极有能够担当皇位的皇子。届时来的必然都是世家闺秀,出身崇高,脾气如何又不好说,一个无妨说不准就把朱紫给获咎了……
或许是宫女们都想着极力做到最好,以是耗的时候也很长,制钗考完,已颠末端中午,误了饭点。
这场考较破钞的时候并不算短,沈瑜坐在绣坊门口,漫不经心肠看着院中的花木,偶尔会帮着点青在屋中巡查一圈,以防有人交头接耳地相互帮手。
转眼就要到秋末考较,她们都在为争夺留在尚宫局更加勤奋学技术,也没甚么工夫去招惹事端。
而沈瑜也该跟点翠去交代事情,带人前去兴庆宫了。
“这有甚么可踌躇的?”点青希奇道,“你把她们都叫过来,让我考较考较技术不就成了吗?”
“也不急这一时,”沈瑜提示她,“再拖下去,可就真一点饭菜都没了。”
点青在司服司呆了数年,对这些事情一清二楚。
皇上在大朝会上宣布了要为两位皇子选妃的事情,除了早就知情的人,剩下的都大吃一惊,随后纷繁各找门路刺探着动静,推断皇上此举背后的企图。当然,最首要的点还是放在“皇上究竟筹办甚么时候立储”这桩事上。
这件事情说难也不难,按着太后娘娘的叮咛去办就是了。若这位太后娘娘真如传闻中所说的那样,是个极有本领的人,那她就也不消怕会出甚么岔子了。
宫女们齐齐地行了一礼,散去了。
虽顾虑颇多,不过既然已经接下了这桩费事事,她倒也不会再踌躇悔怨,只能打起精力来,经心去办。
名册上写的是,威远候嫡孙女、定西将军之妹,宋予璇。
沈瑜低低地叹了口气:“我没问,她厥后也没再提过,想来景象该当不大好。”
点青也是一时髦起才问的,问了后又不晓得该说甚么,跟着叹了口气。
技术上的事情沈瑜不大懂,再加上这些人本来就是归点青来遴选,以是剩下的事情她也没插手,全权交给了点青来摒挡,只在一旁看着。
再一日,点青将她挑中的人名册给了沈瑜,沈瑜告诉了她们到司服司报到,又略欣喜了落第的人几句,让她们不必懊丧好好筹办秋末的大考较。
这些宫女几时几刻该做甚么都是有定规的,沈瑜估摸着时候,直接带了点青到饭堂去将她们截了下来,把司服司要提早挑人的事情大略地讲了,而后将一世人都带到了司服司考较。
沈瑜愣了愣,随即明白过来点青的意义,无法地笑了声:“你说的有理。”
“多谢姑姑谅解。”沈瑜谢了句。
入秋以后,日头就不像先前那般烈了。还未到秋末,院中的花树却已经显出些颓势,想来过不了多久,就该枯黄叶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