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年多的时候,叛军几近囊括了全部东南,江南的很多州府一样惨遭劫夺,官军获得大抵胜利,但是叛军也一样在攻城略地。
王昌比其兄略有不及,升授为居庸关参将,率部北上,镇守居庸关。
此次大典没有任何不测之事,全程都非常顺利。
又有战死王光恩之弟王光泰、王昌二人,分立甲例一等功、三等功。
这个时候的戚家三兄弟大哥戚元功,中了武举人今后,正在跟状元徐彦琦一同在京师学习,传闻现在的他,已经和畴前有着天差地别,提及话来,很有些儒将风采。
崇祯天子将方才光复的重镇太原和要地居庸关交给这两位,一是考虑到后代汗青上这两个都是夔东十三家之一,从汗青上投清都肯为本身挡刀去死的王光恩这一点来看,只要本身用好了,这两兄弟绝对都值得信赖。
除以上三人以外,各地军将中也有表示凸起者。
又有天津海防都督张名振,第一时候率天津海军赶到南京,加固水城,起到了安宁民气的感化,立甲子三等功,加封天津海防总督,太子少保。
蓟镇总兵黄得功,奉旨南下平乱,前后安定潞王、秦王、庆王等多王之乱,率部南北转战,功劳卓著,议定平乱之首功,加封靖南候,太子太傅,仍驻蓟镇。
南京京营两名千总与几名百总在作战中非常奋勇,堪为典范,对待这些人,崇祯天子各自均有封赏。
神武军都督周经武,率先南下平乱,稳定局势,功不成没,为此战从功,加封平南伯,太子太保,五军都督府左都督。
京师禁军六名坐营官表示一样凸起,李清闲更是激斩叛军千总一员,添立丙例一等功,被总兵吴启华点名提功。
至此今后,起码在名义上,全部永平府都归张鼐统管,当然兀良哈镇不算在内,不知身在山海关的吴三桂得知这个动静,又会作何感触。
常德总兵马爌,本为杂号,名将马芳以后,三屯营战中,身先士卒,奋勇抢先,活捉鞑清镶白旗贝勒一员,阵斩正蓝旗、正红旗贝勒两人,军中直呼为“小庞德”,添立甲例一等功两次。
戚元辅升授参将,加封神武右卫批示佥事,戚元弼则升授游击将军,兄弟二人同驻灵寿城,由戚元辅协领真定府西路兵马、粮饷、军器等事。
考虑到神武军多数为南直隶人士,崇祯天子命周经武充当南京守备,率神武军耐久屯驻南京。
王光泰先前为杂号,此次升授为朝廷正选太原总兵,率部西进,移镇太原城,加封卫批示使,五军都督府右都督。
大典的最后阶段,主如果停止战后得失统计和阵亡、杀敌汇总。
固然永平总兵不过是个杂号,但胜在位置首要,比之普通的各地诸多杂号而言,却也是在上等之列,崇祯天子的企图,实则在用他来管束吴三桂。
宣镇总兵高杰,但使贼一见宣府军“高”字灯号,尽皆闻风丧胆,一起望风披靡,逼降叛贼六万余众,议定平乱之次功,加封兴平候,仍驻蓟镇。
大典过后,马爌率本部随崇祯一同北上回京,顺道前去保定府城到差。
秦良玉之孙游击马万年,立丙例一等功,升授四川参将,加封卫批示佥事,率部跟从秦翼明回四川。
京师禁军三大总兵吴启华、常世隆、胡海龙,从周经武南下与杭州叛军作战,是第一支投入平乱的官兵,一样立下很多功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