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此时,夜空明朗,繁星满天。几杯酒饮过,张若虚已有几份醉意,举目远眺,仿佛看到春季的江潮澎湃浩大,与大海连成一片,一轮明月从海上升起,晖映在千条万条的春江之上。江水绕花丛,明月照松林,江天成一色,一轮月高悬。
张若虚已过不惑之年,担负兖州兵曹一职,为八品官职,相称于当代区级带领。他虽为军中官僚,却精通诗文,与贺知章、张旭、包融并称“吴中四士”。诗文以绝句见长,写景、抒怀之作气势奇特,清爽萧洒。传闻酒楼留驰名流骚人之诗文书画,便想饮乐拜读,以解旅途风尘。
二十年前,当时他已是二十五岁,已为河南中下县丞九品上官职。那年春季,他求得功名,衣锦回籍,父母甚喜,却也为他未曾婚娶而甚忧。虽有多名大族蜜斯登门相见,但是,皆因面貌不秀,神采不雅或是娇媚过火而被他一一回绝。这让父母好是忧?忧愁。
春江花月夜(小说)张宝同 2018.6.11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回到楼顶的观景台时,天气已黑。玉轮尚未出山,只能看到天涯暴露的几颗星星,江面与花景已消逝在夜色当中。观景台上摆着一四方木桌,桌旁吊挂着一大红灯笼,灯笼的亮光照在桌面上。桌上摆着一壶老酒和一个酒杯。
传闻张若虚光临,店东特来拜见,先请张若虚入宴,再请张若虚抚玩历代名流的诗文书画。来过此处的文人名流并非盛名,但留下的诗文书画倒是出色独到,诗情画意。主题多为春江月夜,花红人美。
神龙元年的农历三月,张若虚因公事乘船从江城逆流而下,赶赴九江。三月十三日丑时,划子来到了彭城。彭城为洞庭湖汇入长江出口的一个小镇。此地自殷商始水路繁忙,渔人商贩不断如缕,南距岳州城15华里,西通巴蜀,东达宁沪,北至中原,南接岭南,古为三湘四水货色通衢集散之地。《水经注》曰:“江水右会湘水,江水又东,左得二夏浦,俗谓之西江口。又东径忌置山南,山东即隐口浦矣。江之右岸有城陵山,山有故城。”彭城也曾为朝廷放逐之地,迁人骚客和文官武将多会于此,故有“城陵逐末地,迩亦有儒风”之说。以是,他想在此地逗留两日,以饱览此地的山川江月。
从江边坡地上到山顶,便到了潇湘酒楼门前。昂首一望,这四层酒楼古朴繁复,光阴沧桑。因占居着青山一角,面江临壁,使得此楼高壮极目,日月悬空,气势危然。但四周有密林翠竹和花红叶绿,为此楼平增了很多灵气,有种置出身外的安好宁静。
待他坐在桌边,一清秀女子过来为他斟酒,然后,立在一旁。两位花枝招展的年青女子走到桌旁的一条长凳上坐下,开端弹着琵琶,奏着月琴。她们弹奏的是官方风行的歌舞小调和从乐府传播而来的舞曲。有些曲子他早已是耳熟能详,非常地熟谙;有些曲子则是本地的民曲,闻所未闻。但两位女子技艺纯熟,得心应手,将一支支曲子吹奏得古朴灵透,入迷入化,让人时而感受如空谷幽兰,时而感受如山涧鸣泉,时而感受如昙花怒放,时而感受如彩云飘飞。
春江潮流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想到这里,一股难以停止的豪情在胸中奔涌,他要把这思亲恋家之情写下来,觉得安慰。他让斟酒的女子在一旁的几案上放开纸张,取笔研墨,一旁掌灯。他触景生情,感慨万千,饱醮汁墨,挥笔疾书,写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