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汝心中忆识诵习。性发知见。容现六尘。离尘无相。离觉无性。相织妄成。是第三重名烦恼浊 六辨认离三世遍缘。忆畴昔境。识现在尘。诵习将来诸有境地。能别离体。畴前见浊觉知所起。所别离相便是六尘所现影象。故云性发容现。容即相也。离尘离觉。无相无性。相互交叉扰乱相熏。名烦恼浊。即六粗前四也 四众生浊
阿难。汝今欲令见闻觉知。远契如来常乐我净。该抢先择存亡底子。依不生灭圆湛性成 迷真起妄见闻觉知。返妄归真常乐我净。不循生灭妙证可臻。苟顺尘劳真常益背。故劝择妄依不生灭 二示修定旋觉二。一正示用心
我今如同旅泊之人忽蒙天王赐与华屋。虽获大宅要因门入 天王佛也。赐与开示也。华屋藏体也。虽获信解也。门入修行也。行能通理故云门也 三正请修路
云何为浊。阿难。比方净水洁净本然 觉湛明性
取彼土尘投于净水。土失留碍。水亡洁净 不生不灭与生灭和合。非一非异也
作是语已。五体投地。在会一心。伫佛慈旨 如文 二如来广陈修证二。一总告许宣二。一经家叙意
汝身现搏四大为体。见闻觉知壅令留碍。水火风土旋令觉知。相织妄成。是第二重名为见浊 身之质碍。由见闻知织水火风。执取滞着壅翳不通。遂现四微形相体质。身之觉知。由水火性织彼妄见。扭转移易还复瓜代。分红六根觉闻知见。如纬织经。相互参杂。故名为浊。前则业转。今现相也 三烦恼浊
以湛旋其虚妄灭生。复还元觉。得元明觉无生灭性为因地心。然后圆服从地修证 初习名止。成绩曰定。初习后成。俱名为湛。起信云。所言止者。谓止统统境地相。境地不生见闻不起。渐澄渐伏粗垢自遣。圆觉云。以净觉心取静为行。由澄诸念。觉识烦动净慧产生。身心客尘今后永灭。便能内发沉寂轻安。由沉寂故。十方天下诸如来心于中闪现如镜中像。此便利者名奢摩他。若能居统统时不起妄念。于诸妄心亦不扑灭。住妄图境。不加了知。于无了知不辨实在。是则名为随顺觉性。得无生性为因地心。由是渐修入证登极。成圆妙果。修之次第。如露台圆顿止观广明 二举喻贴释
阿难。云何名为众生天下。世为迁流。界为方位。汝今当知。东西南北东南西南东北西北高低为界。畴昔将来现在为世。方位有十。流数有三。统统众生织妄相成。身中贸迁。天下相涉 天下有三。谓众生五阴器界也。拣非余二。故标众生。此一若超。余皆摆脱。前四句释名。汝今下辨相。统统下结示。身中界也。贸迁世也。天下交叉故云相涉。余如文 二拣定方位
尔时世尊。哀愍会中缘觉声闻于菩提心未安闲者。及为当来佛灭度后末法众生发菩提心。开无上乘妙修行路 菩提之心。具悲智愿智求佛道。务在修证。苟或不明。于菩提心名未安闲 二举义许宣
则汝现前眼耳鼻舌及与身心六为贼媒自劫家宝。由此无始众生天下生缠缚故。于器人间不能超出 六根为贼媒者。一引外贼。即六尘也。二起内贼。即烦恼也。表里恶贼能劫真性。若知底子。贼无能为。故涅槃云。六入空聚当有六大恶贼必断汝命。当即阔别。以根尘相熏。纳识成种。无始相续莫不由此。不知调伏必为所害 二别示根用好坏二。一约天下流变总明功德三。一释名辨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