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娘屈了屈膝,带着慈姑和玉簪辞职。林氏却在半路上候着她,一脸严峻地问:“你如何留在屋里那么久?郎君和娘子说你甚么了吗?”她自从那天对孟建闹了一场,一向提心吊胆,战战兢兢,看着却没甚么动静,更加坐立不安。一看到九娘还没出来,不由得格外严峻,问东问西。九娘吃不消她啰嗦,只能安抚她一番,把她打发去十一郎屋里去了。
九娘摇点头:“是阿妧做错事了。我记着了。”
孟建和程氏对视一眼,柔声道:“好孩子,他还说甚么了?”
老夫人将她拉起来,细心看了看她的左手,肿还是肿着,皮没破,油光发亮:“呦,婆婆看着,阿妧本日固然吃这个油饼就够,给婆婆省个十几文钱。”
九娘歪了小脑袋做深思状。
陈太初实在忍俊不由,转过甚去肩膀微耸,这小丫头大眼睛吧嗒吧嗒,伸着尖尖小舌头,活像宫里四公主养的那番邦进贡来的巴儿狗。
慈姑吃了一惊,难掩忧色。翠微堂有六位一等女使,这位玉簪,是替老夫人掌管文书的,现在竟赐给了九娘。
阮氏一脸诚意:“多谢九娘故意,可四娘说了,这个镯子,是舅母特地送你的,她千万不能收。姨娘见地陋劣,你别放在心上。”四娘只冷静低了头,也不言语。
程氏说:“你们三姐妹临时在家歇两天,等养妙手伤再去学里。”
程氏一惊:“啊?阿昉?他同你说了甚么?你这孩子,如何畴昔这么多天赋想起来!”
翠微堂奉侍的世人也都抿了嘴等着看笑话。六娘小时候也是猎奇这辣究竟是个甚么味道,才沾了一口,竟然眼睛鼻子嘴巴都通红起来,哭得阿谁不幸。有那会看眼色的侍女,已经筹办出去要冷水和帕子来给九娘擦眼泪。
九娘走近两步,慢吞吞地说:“苏家哥哥说,他娘亲家里没人了,留下的甚么田啊屋子啊钱啊另有甚么书院都没人管,他爹爹为这个忧愁呢。他还说他做儿子的,不能替爹爹分忧很难过。”
老夫人笑着用象牙箸沾了点藙辣油,点在九娘迫不及待伸出来的小舌尖上。
外头肩與早就等着九娘。九娘心中惊奇,固然她心知肚明,昨夜老夫人给她那三板子听着声声响脆,却绝对没有打四娘七娘打得重。这又是赐女使又接她去用饭,是看在她还算懂事的份上打一巴掌给一个甜枣?
陈太初好不轻易绷住了脸,这话,用在九娘身上,把最后阿谁“没”改成“好多”,特别合适。
程氏却说:“阿妧,你身边的连翘犯了事,娘这里一时也补不上人。婆婆顾恤你,把她屋里的这位玉簪女使赐给你了,你们见一见罢。”
现在换了十七娘,恐怕梳得再疼,也会笑着忍着吧。将夫君视为天,她王妋向来没做到。
九娘吃不准阮氏要做甚么,只能表示玉簪先收起来,笑着说:“那我他日再补一份礼给四姐。”
孟建眼睛还盯动手里的书:“昨日是不是吓到你了?”
回东暖阁时,九娘却留意到四娘手边搁着的那只瘿木打扮匣,该是阮氏暗里送来的。
九娘转头看到一名穿粉色窄袖衫石青色长裙的女使,十五六岁的模样,端庄可亲,正含笑候鄙人首。
玉簪上前几步先对程氏行了礼,再对九娘行了主仆大礼,才起家笑着说:“玉簪能服侍小娘子,是奴的福分,如果奴有做得不好的,还请小娘子固然惩罚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