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恪在李世民身边站定,抬眼望去,只见流水汤汤渭水北岸,已经刀枪林立,密密麻麻地站立着无数突厥马队,剑拔弩张,李恪远远看去,也感觉后背一阵寒意。
颉利神采狰狞地纠结了半晌,终究道:“好,便依先生所言,与大唐合盟退兵,来日再寻良机。”
【看书福利】送你一个现金红包!存眷vx公家【书友大本营】便可支付!
渭水两岸,飘飘荡扬旗号数十里,两边二十余万人马剑拔弩张,仿佛不是筹办和谈,而是阵前决斗了。
李恪若当真如他本身所言这般贤能,天然无碍,可李恪如果野心之辈,今后恐怕流祸无穷啊。
李世民的话传入身后长孙无忌的眼中,眼中闪过一丝埋没的阴霾之色。
这话如果自别的帝王口中说出,恐有自吹自擂之嫌,但李世民却不会。
李世民听了侯君集的话,点了点头:“突厥雄师本也非铁板一块,颉利获得动静,想必已经改有所顾虑了。”
长安城郊三十里,渭水南岸山坡之上,李世民正带着一众亲信臣子,谛视着北岸突厥兵的意向。
大唐和突厥两国虽合盟期近,但只要一刻没有完整定下,两边人马便不敢放松涓滴的警戒。
“虎头惧否?”李世民转头看了眼李恪,体贴肠问道。
李恪脸上没有半分的高傲和对劲,稚嫩的脸上只是微微一笑,便谦善地回道:“儿臣鲁钝,但能习得父皇一二便足矣。”
“君集,疑兵之计可曾安插安妥?”李世民盯着对岸,对身后的侯君集问道。
李世民脸上暴露一丝欣喜的笑容,对李恪道:“虎头英果类我,驰名帅之姿。”
李世民武略如此,又贵为帝王,“英果类我”四个字对李恪而言,天然已是极高的赞誉了。
李世民听了侯君集的话,点了点头,但还是谨慎道:“话虽如此,然颉利野心勃勃,切不成叫颉利看出涓滴端倪,渭水守备仍半点松弛不得。你马上下去安排,命上游驻守雄师往前百步,已策应勤王雄师已至的动静。”
李世民见李恪已到,亲身上马,将李恪扶起,对李恪道:“虎头来了,快起来。”
侯君集方才下去不久,便有士卒上前禀告道:“启禀陛下,蜀王求见。”
李世民听闻李恪求见,方才还波澜不惊的脸庞上竟暴露了一丝垂怜之色,对前来通禀的士卒道:“速传蜀王上前。”
长孙无忌微微蹙了蹙眉,抬眼看向了李恪的方向,李恪的反应反倒叫长孙无忌更加不安了。
大唐这边,李世民凡事谨慎,不敢有涓滴的粗心,而此时渭水北岸的颉利可汗,处境也好不到那里去。
这个险,他冒不起。
不过李恪还是压抑住了内心的慌乱,反倒昂首看了眼李世民,果断地点头道:“恪儿只恐今后再不能尽孝双亲,又怎会害怕面前这些胡骑?”
侯君集道:“突厥雄师深切,不熟阵势,本就后盾不便,现在关中气候日冷,陛下疑兵之计后,恐怕这场仗突厥也打不下去了。”
李恪年幼,大敌当前即使害怕也是该当,但李世民却千万没有想到李恪竟会如此答复,李恪的反应倒是大大地出乎了李世民的料想。
“诺。”侯君集轰然领命,前去安排了。
“儿臣李恪,拜见父皇。”李恪走到李世民的马前俯身拜道。
“谢父皇。”李恪道了声谢,站起了身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