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完,许贯中一指王伦手中的小折子,又说道:“许某鄙人,早已经为兄弟写下一策,请兄弟自行决计!”
权力令人丢失自我,颠末昨日王伦游说闻焕章的事情,许贯中多少要肯定下王伦的胸怀和志向。这时看来,本身的挑选并没有错。
王伦不想本身的打算还没对许贯中说,他本身就提了出来。沉吟半晌,说道:“许兄说的,倒也不无事理。但是论起恭维阿谀让皇上欢畅,蔡京可谓独步天下,更有童贯、李彦、梁师成等人,老奸大奸……”
拜访闻焕章以后,王伦和许贯中在安仁村过夜一晚。第二日早早出发,回转东京。王灵官好久未见王伦,闻焕章特地让他跟从王伦归去。
对于梁山生长,王伦固然心有定计。但是,王伦仍向许贯中谦虚就教。
“第三,便是敛财,不吝捐躯国计民生,奉迎天子。今上的衣食住行,与其说是用金银国税换来的,还不如说是用百姓的血与命得来的。如许做,固然博得了圣上的赞美,但蔡元长在官方的名誉也臭不成闻。一旦出事,朝野争相弹劾,他蔡元长即使有三头六臂,也当应接不暇。这时候我们如果再下点猛药,不怕他不倒。”
“如此,许兄是否捐躯太大?”
“大宋定都汴京,四通八达,此四战之地,更千里平地,无险可守。故唯禁军强,而厢军弱,天下战力七分在京畿。今山东、河北地盘肥饶,兼有盐铁漕运之利,昔齐桓借之成王霸之业,公子可积草屯粮秣马厉兵。待朝庭兵力衰弱,可一举而下盘据一方,若朝庭挞伐,可厚币贿赂权臣,必可招安。则拥兵自重,待金国兵马南下,领兵勤王,清君侧而斩奸佞,安抚江南望族,界时可划黄河为界,待金国失了锐气,缓缓用兵慢慢光复,可为一代复兴名臣,成王谢不世之功……”
“如中下两策皆不取,则以河北、山东为基业,凭借朝庭为表,拥兵自重为实。皋牢重臣,以亲信把握江南要地,待战乱起,以勤王为名待机而动。挟天子归江南,效陈桥故事,迫天子禅让。以金帛于金国而化兵戈,则可划长江为界,南北分治,可为帝王之业。”
王灵官在许贯中身上也学到很多东西,暗道:这下策也不失一招妙棋!如果能胜利,也不枉人生一世。
“若按中策行事,也须以河北、山东为基业,以望淮南,待天下大乱,则取实地枢路,上可取道燕京、渤海,下可取道应天江东。金强则连宋,宋兴则和金,远交西夏为照应。则天下四分可定,大业可成,为一方诸侯,此曹刘孙一代之雄也,乃为中策。”
“哪何为中策?”王伦诘问道,这个计谋对本身的抱负来讲还太远了一点,一样还是本来的天子,老百姓日子会有窜改吗,再说还得看着金国眼色这可不爽。
“还望兄弟恕罪!”许贯中愣住身子,正色向王伦行了一礼道:“兄弟胸怀高远,以天下百姓为念,实为许某良师良朋!”
不过,只为本身盘据一方,要耐久将中国堕入内战,不是男儿所为。如果王伦选了这个计谋,的确是乱世奸雄了。
王伦也赶快搀扶许贯中,只听许贯中道:“前几日兄弟说过,不出二十年必然乱世来临。此乱世非比春秋战国之乱,当时各国盘据,都是中华一裔。春秋本无义战,故称王称侯皆无不成。直到大一统,乃是由乱世转为治世,故顺乎民意。而现时,乃是由治世转为乱世,且南下者皆外族蛮类也,此民族存亡之时,若在此时裂土分茅,必遭世人鄙弃,不成为也。届时朝庭高举义旗,天下必定云应而景从,民气必定归复,此诚不成争锋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