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水于巩县东迳洛汭,北对琅邪渚,入于河,谓之洛口矣。自县西来,而北流注河,清浊异流,皦焉殊别。应玚《灵河赋》曰:资灵川之遐源,出昆仑之神邱,涉津洛之峻泉,播九道于中州者也。
金堤既建,故渠水断,尚谓之白马渎。故渎东迳鹿鸣城南,又东北,迳白马县之凉城北。《耆旧传》云:东郡白马县之神马亭,实中层峙,南北二百步,东西五十许步,状丘斩城也。自外耕耘垦斫,削落平尽。正南有躔陛陟上,方轨是由。
河水因而有棘津之名,亦谓之石济津,故南津也。《春秋·僖公二十八年》,晋将伐曹,曹在卫东,假道于卫,卫人不准,还,自南河济,即此也。晋伐陆浑亦于此渡。宋元嘉中,遣辅国将军萧斌率宁朔将军王玄谟北入,宣威将军垣护之以水军守石济,即此处也。河水又东,淇水入焉。又东,迳遮害亭南。《汉书·沟洫志》曰:在淇水口东十八里,有金堤,堤高一丈,自淇口东,地稍下,堤稍高,至遮害亭,高四五丈。又有宿胥口,旧河水北入处也。河水又东,右迳滑台城北。城有三重,中小城谓之滑台城。旧传滑台人自构筑此城,因以名焉。城即故郑廪延邑也。下有延津。《春秋传》曰:孔悝为蒯瞆所逐,载伯姬于平阳,行于延津,是也。廪延南故城,即卫之平阳亭也。今时人谓此津为延寿津。宋元嘉中,右将军到彦之,留建威将军朱修之守此城。魏军南伐,修之执节不下。其母悲忧,一旦乳汁惊出,母乃号踊,告家人曰:我大哥,非有乳时,今忽如此,吾儿必没矣。修之绝援,果以其日陷没。城故东郡治。《续汉书》曰:延熹九年,济阴、东郡、济北、平原,河水清。襄楷上疏曰:《春秋》注记,未有河清,现在有之。《易乾凿度》曰:上天将降嘉应,河水先清。京房《易?传》曰:河水清,天下平。明天垂异,地吐妖,民厉疾,三者并作而有河清。《春秋》麟不当见而见,孔子书觉得异。河者,诸侯之象,清者,阳明之徵,岂独诸侯有窥京师计也?来岁,宫车宴驾,徵解渎侯为汉嗣,是为灵帝。建宁四年仲春,河水又清也。
河水自洛口又东,左迳平皋县南。又东,迳怀县南,济水故道之所入,与成皋分河。河水右迳黄马坂北,谓之黄马关。孙登之去杨骏,作书与洛中故交处也。
又东,过巩县北。
又东,过燕县北,淇水自北来注之。
《春秋传》曰:制,岩邑也,虢叔死焉。即东虢也。鲁襄公二年七月,晋成公与诸侯会于戚,遂城虎牢以逼郑,求平也。盖修故耳。《穆天子传》曰:天子射鸟猎兽于郑圃,命虞人掠林,有虎在于葭中。天子将至,七萃之士高奔戎,活捉虎而献之。天子命之为柙,畜之东虢,是曰虎牢矣。但是虎牢之名,自此始也。秦觉得关,汉乃县之。城西北隅有小城,周三里,北面列观,临河,苕苕孤上。景明中,言之寿春,路值兹邑,升眺清远,势尽川陆,羁途游至,有伤密意。河水南对玉门,昔汉祖与腾公潜出,济因而处也。门东对临河,泽岸有土穴,魏攻宋司州刺史毛德祖于虎牢,战经二百日,不克。城唯一井,井深四十丈,山势峻峭,不容防捍,潜作隧道取井。余顷因公至彼,故往寻之,其穴处犹存。河水又东,合汜水。水南出浮戏山,世谓之曰方山也。北流合东关水。水出蒿渚之山,泉发于层阜之上,一源两枝,分流泻注,世谓之石泉水也。东流为索水,西注为东关水。西北流,杨兰水注之。水出非山,西北流,注于东关水。又西北,蒲水入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