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水经注 > 第19章 济水二(1)

我的书架

酸渎水又东北,迳燕城北,又东,迳滑台城南,又东南迳瓦亭南。《春秋·定公八年》,公会晋师於瓦,鲁尚执羔,自是会始也。又东南会于濮,世谓之百尺沟。

济水又北,迳须朐城西。城临侧济水,髯毛朐国也。《春秋·僖公二十一年》,子鱼曰:任、宿、须朐、颛臾,风姓也,实司太皞与有济之祀。杜预曰:须朐在须昌县西北,非也。《地理志》曰:寿良西北有朐城者是也。济水西有安民亭,亭北对安民山,东临济水,水东即无盐县界也。山西有《冀州刺史王纷碑》,汉中平四年立。济水又北迳微乡东。《春秋·庄公二十八年经》书:冬筑郿。京相璠曰:《公羊传》谓之微。东平寿张县西北三十里,有故微乡,鲁邑也。杜预曰:有微子冢。济水又北,分为二水,其枝津西北出焉,谓之马颊水者也。

水亦谓之琨瑞水也。其水西北流,迳玉符山,又曰玉水。又西北,迳猎山东,又西北,枕祝阿县故城东,野井亭西。《春秋·昭公二十五年经》书,齐侯唁公于野井是也。《春秋·襄公十九年》,诸侯盟于祝柯,《左传》所谓督阳者也,汉兴,改之曰阿矣。汉高帝十一年,封高邑为侯国,王莽之安成者也。故俗谓是水为祝阿涧水,北流注于济。建武五年,耿弇东击张步,从朝阳桥济渡兵,便是处也。济水又东北,泺水入焉。水出历城县故城西南,根源上奋,水涌若轮。《春秋·桓公十八年》,公会齐侯于泺是也。俗谓之为娥姜水,以根源有舜妃娥英庙故也。城南对山,山上有舜祠。山下有大穴,谓之舜井,抑亦茅山禹井之比矣。

又云:巫山在平阴东北,昔齐侯登望晋军,畏众而归。师旷、邢伯闻乌鸟之声,知齐师潜遁。人物咸沦,地理昭著,贤于杜氏东北之证矣。今巫山之上有石室,耆老言,郭巨葬母处,世谓之孝子堂。济水右迤,遏为湄湖,方四十馀里。济水又东北,至垣苗城西,故洛当城也。伏滔《北征记》曰:济水又与清河合流至洛当者也。宋武帝西征长安,令垣苗镇此,故俗又有垣苗城之称。河水自四渎口东北流而为清。《魏地盘记》曰:盟津河别流十里,与净水合,乱流而东,迳洛当城北,吵嘴异流,泾、渭殊别,而东南流注也。

《春秋左传·僖公三十一年》,分曹地,东传于济。济水自是东北流出菏泽。

又东北迳定陶县故城北。汉景帝以济水出其北,东注,中六年,分梁,於定陶置济阴国,指北济而定名也。又东北,与濮水合。水上承济水於封邱县,即《地理志》所谓濮渠水首受济者也。阚骃曰:首受别济,即北济也。其故渎自济东北流,左迤为高梁陂,方三里。濮水又东迳匡城北,孔子去卫适陈,罹难于匡者也。又东北,左会别濮水,受河於酸枣县。故杜预云:濮水出酸枣县,首受河。

《竹书编年》曰:魏襄王十年,十月,大霖雨疾风,河水溢酸枣郛。汉世塞之。

济水又迳升城北城际水湄,故邸阁也,祝阿人孙升,将家居之,以避时难,因谓之升城焉。

又东至乘氏县西,分为二。

汉武帝《瓠子歌》所谓

推荐阅读: 重生娱乐之巅     韩娱之最污书友群     网游之全能道士     久等了,唐先生!     神魂丹尊     不死王者     不乖     大宋第一赘婿     我靠捡破烂走向人生巅峰     七零总裁甜辣媳[穿书]     重生之王宠     鬼告状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