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东北,过漂榆邑,入于海。
又东北,过乡邑南。
白沟水又东北,迳赵城西,又北阿难河出焉,盖魏将阿难所导,以利衡渎,遂有阿难之称矣。
又东北,过浮阳县西。
淇水又东迳清渊县故城西,又历县之西北为清渊,故县有清渊之名矣,世谓之鱼池城,非也。
洹水出上党泫氏县。
荡水又东,迳内黄城南,陈留有外黄,故称内也。东注白沟。
东北至内黄县,入于黄泽。
白沟又东北,迳空陵城西,又北迳乔亭城西,东去馆陶县故城十五里,县即《春秋》所谓冠氏也,魏阳平郡治也。淇水又屈迳其县北。
城内有县长鲁国孔明碑。
荡水出县西石尚山,东流,迳其县故城南,县因水以取名也。晋伐成都王颖,败帝因而水之南,卢綝《四王起事》曰:惠帝征成都王颖,败北,时举辇司马八人,辇犹在肩上,甲士竞就杀举辇者,乘舆顿地,帝伤三矢,百僚奔散。惟侍中嵇绍扶帝,士将兵之。帝曰:吾吏也,勿害之。众曰:受太弟命,惟不犯陛下一人耳。遂斩之,血污帝袂,将洗之,帝曰:嵇侍中血,勿洗也。此则稽延祖死亡之所。
清河又东北迳信乡西。《地理民风记》曰:甘陵西北十七里有信乡,故县也。
东过隆虑县北。
清河又东北,迳陵乡西。应劭曰:东武城西南七十里有陵乡,故县也。后汉封太仆梁松为侯国,故世谓之梁侯城,遂立侯城县治也。
洹水迳内黄县北,东流注于白沟,世谓之洹口也。许慎《说文》、吕忱《字林》并云:洹水出晋、鲁之间。昔声伯梦涉洹水,或与己琼瑰而食之,泣而又为琼瑰,盈其怀矣。从而歌曰:济洹之水,赠我以琼瑰。归乎!归乎!琼瑰盈吾怀乎!后言之之暮而卒,便是水也。
又东过修县南,又东北过东光县西。
洹水自邺,东迳安阳县故城北。徐广《晋纪》曰:石遵自李城北入,斩张豺于安阳,是也。《魏地盘记》曰:邺城南四十里,有安阳城,城北有洹水东流者也。
荡水
《地理民风记》曰:南皮城北五十里有北皮城,便是城矣。
濊水出焉。
又东北,右会大河故渎,又迳东光县故城西。后汉封耿纯为侯国。初平二年,黄巾三十万人,入渤海,公孙瓒破之于东光界,追奔是水,斩首三万,流血丹水,便是水也。
县北有隆虑山,昔帛仲理之所游神也,县因山以取名。汉高帝六年,封周灶为侯国。应劭曰:殇帝名曰隆,故改从林也。县有黄水,出于神囷之山,黄华谷北崖。山高十七里,水出木门带,带即山之第三级也,去地七里,悬水东南注壑,直泻岩下,状若鸡翘,故谓之鸡翘洪,盖亦露台、赤城之流也。其水东流至谷口,潜上天下,东北一十里,复出,名柳渚,渚周四五里,是黄水重源再发也。东流,苇泉水注之,水出林虑山北泽中。东南流与双泉合,水出鲁般门东,下贱,入苇泉水。苇泉水又东南流,注黄水,谓之陵阳水。又东,入于洹水也。
清河又东北,迳界城亭东。水上有大梁,谓之界城桥。《豪杰记》曰:公孙瓒击青州黄巾贼,大破之,还屯黄宗。袁本初自往征瓒,合战于界桥南二十里。
其略言:崇高不尚节,亩垄之夫,而箕踞遗类,研密失时,婢妾其性,媚世求显,盗窃银艾,鄙辱天官,《易》讥负乘,诚高之谓。臣不堪鬼言,谨因千里驿闻,付高上之,便西北去三十里,车马皆灭,不复见。秉等皆伏地物故。高以状闻,诏下还冀西河田宅,老婆焉,兼为差代,以旌幽中之讼。汉桓帝建和二年改清河为甘陵王国,以王妖言徙,其年立甘陵郡,治此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