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河又东北,左与张甲屯、绛故渎合。阻深堤高障,无复有水矣。又迳修县故城南,屈迳其城东。修音条。王莽改名之曰治修。《郡国志》曰:故属信都。
清河又东,至东光县西南,迳胡苏亭。《地理志》,东光有胡苏亭者也。世谓之羌城,非也。
又东过内黄县北,东入于白沟。
白沟又东北,迳空陵城西,又北迳乔亭城西,东去馆陶县故城十五里,县即《春秋》所谓冠氏也,魏阳平郡治也。淇水又屈迳其县北。
又东北,过乡邑南。
清河又东北,无棣沟出焉。东迳南皮县故城南,又东迳乐亭北,《地理志》之临乐县故城也,王莽改名乐亭。《晋书隧道志》、《太康地记》,乐陵国有新乐县,即此城矣。又东迳新乡城北,即《地理志》高乐故城也,王莽更之曰为乡矣。无棣沟又东分为二渎。无棣沟又东迳乐陵郡北。
又东北过东武城县西。
白沟水又东北,迳赵城西,又北阿难河出焉,盖魏将阿难所导,以利衡渎,遂有阿难之称矣。
又东北,过穷河邑南。
又东北,过漂榆邑,入于海。
清河又东北,左与横漳枝津故渎合。又东北迳修国故城东,汉文帝封周亚夫为侯国,故世谓之北修城也。清河又东北,迳邸阁城东。城临侧清河,晋修县治。
东过隆虑县北。
洹水出山,东迳殷墟北。《竹书编年》曰:盘庚即位,自奄迁于北蒙曰殷。
清河又北,迳信成县故城西。应劭曰:甘陵西北五十里有信成亭,故县也。赵置水东县于此城,故亦曰水东城。
清河又东,分为二水,枝津右出焉。东迳汉武帝故台北。《魏地盘记》曰:章武县东一百里,有武帝台。南北有二台。相去六十里,基高六十丈,俗云,汉武帝东巡海上所筑。又东注于海。清河又东北,迳纻姑邑南,俗谓之新城,非也。
东北至内黄县,入于黄泽。
又东北,过浮阳县西。
又东北过馆陶县北,又东北过清渊县西。
又东北过南皮县西。
荡水出县西石尚山,东流,迳其县故城南,县因水以取名也。晋伐成都王颖,败帝因而水之南,卢綝《四王起事》曰:惠帝征成都王颖,败北,时举辇司马八人,辇犹在肩上,甲士竞就杀举辇者,乘舆顿地,帝伤三矢,百僚奔散。惟侍中嵇绍扶帝,士将兵之。帝曰:吾吏也,勿害之。众曰:受太弟命,惟不犯陛下一人耳。遂斩之,血污帝袂,将洗之,帝曰:嵇侍中血,勿洗也。此则稽延祖死亡之所。
又北过广川县东。
清河又东北迳信乡西。《地理民风记》曰:甘陵西北十七里有信乡,故县也。
荡水
其略言:崇高不尚节,亩垄之夫,而箕踞遗类,研密失时,婢妾其性,媚世求显,盗窃银艾,鄙辱天官,《易》讥负乘,诚高之谓。臣不堪鬼言,谨因千里驿闻,付高上之,便西北去三十里,车马皆灭,不复见。秉等皆伏地物故。高以状闻,诏下还冀西河田宅,老婆焉,兼为差代,以旌幽中之讼。汉桓帝建和二年改清河为甘陵王国,以王妖言徙,其年立甘陵郡,治此焉。
清河又北,迳北皮城东,左会滹沱别河故渎,谓之合口,故谓之合城也。
淇水又东迳清渊县故城西,又历县之西北为清渊,故县有清渊之名矣,世谓之鱼池城,非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