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水经注 > 第39章 洛水(3)

我的书架

涧水出新安县南白石山。

伊水自阙东北流,枝津右出焉,东北引溉,东汇合水,同注公路涧,入于洛。

今无水。《战国策》曰:东周欲为田,西周不下水。苏子见西周君曰:今不下水,以是富东周也,民皆种麦,无他种。欲害之,不以下水以病之。东周必复种稻,种稻而复夺之,是东周受命于君矣。西周遂下水。便是水之故渠也。伊水又东北,枝渠左出焉。水积成湖,北流注于洛。今无水。伊水又东北,至洛阳县南,迳圜丘东,大魏郊天之所,准汉故事建之。《汉书·郊祀志》曰:建武二年,初制郊兆于洛阳城南七里。为圜坛八陛,中又为重坛,六合位其上,皆南向。其外坛上为五帝位。其外为壝,重营皆紫,以像紫宫。按礼:天子大裘而冕,祭昊每上帝于此。今衮冕也,坛壝无复紫矣。伊水又东北流,注于洛水。《广志》曰:鲵鱼声如小儿啼,有四足,形如鳢,能够治牛,出伊水也。司马迁谓之人鱼,故其著《史记》曰:始天子之葬也,以人鱼膏为烛。徐广曰:人鱼似鲇而四足,即鲵鱼也。

伊水迳前亭西。《左传·昭公二十二年》,晋箕遗、乐征、右行诡济师,取前城者也。京相璠曰:今洛阳西南五十里,伊满外前亭矣。服虔曰:前读为泉。

鲁僖公二十二年,秦、晋迁陆浑之戎于伊川,故县氏之也。涓水东南流,右合南水。水出西山七谷,亦谓之七谷水,阻涧东逝,历其县南。又东南,左会北水,乱流左合禅渚水。水上承陆浑县东禅渚,渚在原上,陂方十里,佳饶鱼苇,即《山海经》所谓南望禅渚,禹父之所化。郭景纯《注》云:禅一音暖,鲧化羽渊,而复在此,然已变怪,亦无往而不化矣。世谓此泽为慎望陂。陂水南流,注于涓水。涓水又东南,注于伊水。昔有莘氏女,采桑于伊川,得婴儿于空桑中,言其母孕于伊水之滨,梦神告之曰,臼水出而东走。母明视而见臼水出焉,告其邻居而走,顾望其邑,咸为水矣。其母化为空桑,子在此中矣。莘女取而献之,命养于庖,长而有贤德,殷觉得尹,曰伊尹也。

县北有潜亭,瀍水出其北梓泽中。梓泽,地名也。泽北对原阜,即裴氏墓茔地点,碑阙存焉。其水历泽东南流,水西有一原,其上平敞,古赞亭之处也。即潘安仁《西征赋》所谓越街邮者也。

水有三源,各导一溪,并出山南流合舍,故世有三交之名也。其水西南流,注于狂水。狂水又西,迳缶高山北,西南与湮水合,水出东北湮谷,西南流,迳武林亭东北,又屈迳其亭南,其水又西南,迳湮阳亭东,盖藉水以名亭也。又东南流,入于狂。狂水又西,迳湮阳城南,又西,迳当阶城南,而西流,注于伊。伊水又北,土沟水出玄望山西,东迳玄望山南,又东,迳新城县故城北,东流注于伊水。

《山海经》曰:白石之山,惠水出于其阳,东南注于洛,涧水出于其阴,北流注于谷。世谓是山曰广阳山,水曰赤岸水,亦曰石子涧。《地理志》曰:涧水出新安县东南,东入洛,是为密矣。东北流历函谷东坂东,谓之八特坂。《山海纪》曰:北流注于穀。挚仲治《三辅决录?注》云:马氏兄弟五人,共居涧、穀二水之交,作五门客舍,因觉得名。今在河南西四十里。以《山海经》推校,里数不殊。仲治所记,水会另有故居处,斯则涧水也。即《周书》。所谓我卜涧水东者是也。

推荐阅读: 穿书成为帝子后,我被天命女主退婚了?     重生2000:开局拒绝为弟弟顶罪     命剩下两年,摆烂后五个姐姐跪求我原谅!     堕落神兽     华娱之巨星推手     我家真的有金矿     大明星经纪人     逍遥丹神     仙武都市     全民复苏灵气,我却在捡垃圾     唯有相思无尽处     绝望国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