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水经注 > 第40章 谷水(1)

我的书架

旧渎又东,晋惠帝造石梁于水上。按桥西门之南颊文称:晋元康二年十一月二旬日,改治石巷水门,除竖枋,更加函枋,立作覆枋屋,前后辟级续石障,使南北入岸,筑治涑处,破石觉得杀矣。到三年三月十五日毕讫,并纪列门广长深浅于摆布,巷东西长七尺,南北龙尾广十二丈,巷渎口高三丈,谓之睾门桥。潘岳《西征赋》曰:秣马皋门,即此处也。

谷水又东,又结石梁,跨水制城,西梁也。

谷水又东,迳金墉城北,魏明帝于洛阳城西北角筑之,谓之金墉城。魏文帝起层楼于东北隅。《晋宫阁名》曰:金墉有崇天国,即此地上,架木为榭,故百尺楼矣。皇居创徙,宫极未就,止跸于此。构霄榭于故台,所谓台以亭亭者也。

渠水又东,枝分南入华林园,历疏圃南。圃中有古玉井,井悉以珉玉为之,以缁石为口,事情紧密,犹稳定古,璨焉如新。又迳瑶华宫南,历景阳山北。山有都亭。堂上结方湖,湖中起御坐,石也。御坐前建蓬莱山,曲池接筵,飞沼拂席,南面射侯夹席,武峙背山。堂上则石路崎岖,严嶂峻险,云台风观,缨峦带阜。

东北过谷城县北。

游观者起落阿阁,出入虹陛,望之状凫没鸾举矣。此中引水飞睾,倾澜瀑布,或枉渚声溜,潺潺不竭。竹柏荫于层石,绣薄丛于泉侧,微飙暂拂,则芳溢于六空,实为神居矣。其水东注天渊池。池中有魏文帝九华殿,殿基悉是洛中故碑累之,今造钓台子其上。池南直魏文帝茅茨堂,前有《茅茨碑》,是黄初中所立也。其水自天渊池东,出华林园,迳听讼观南,故平望观也。魏明帝常言:狱,天下之命也。每断大狱,恒幸观听之。以太和三年,更从今名。观西北接华林隶簿,昔刘桢磨石处也。《文士传》曰:文帝之在东宫也,宴诸文学。酒酣,命甄后出拜,坐者咸伏,惟刘桢平视之,太祖觉得不敬,送徒隶簿。后太祖乘步牵车乘城,降阅簿作,诸徒咸敬,而桢抠坐,磨石不动。太祖曰:此非刘桢也?石如何性?桢曰:石出荆山玄岩之下,外炳五色之章。内秉坚毅之志,雕之不增文,磨之不加莹,禀气贞正,禀性天然。太祖曰:名岂虚哉!复为文学。池水又东流,入洛阳县之南池,池即故狄泉也,南北百一十步,东西七十步。皇甫谧曰:悼王葬景王於翟泉,今洛阳太仓中大冢是也。《春秋·定公元年》,晋魏献子合诸侯之大夫于翟泉,始盟城周。班固、服虔、皇甫谧咸言翟泉在洛阳东北,周之坟场。今案周威烈王葬洛阳城内东北隅。景王冢在洛阳太仓中,翟泉在两冢之间,侧广莫门道东,建春门路北,路即东宫街也,于洛阳为东北。后秦封吕不韦为洛阳十万户侯,大其城,并得景王冢矣,是其坟场也。及晋永嘉元年,洛阳东北步广里地陷,有二鹅出,苍色者翱翔冲天,红色者止焉。陈留孝廉董养曰:步广,周之狄泉,盟会之地,今色苍,胡象矣,其可尽言乎?后五年,刘曜、王弥入洛,帝居平阳。

谷水又东流,迳乾祭门北,子朝之乱,晋所开也。东至令媛堨。《河南十二县境簿》曰:河南县城东十五里有令媛堨。《洛阳记》曰:令媛堨旧堰谷水,魏时更修此堰,谓之令媛堨。积石为堨,而开水沟五所,谓之五龙渠。

推荐阅读: 乱世枭雄:从占山为匪开始     绝命人     修真数百年,老妈让我滚去上学!     龙邪     仙帝归来混都市     邻家美姨     龙妃在上:闷骚邪王,你好坏!     当废宅得到系统     次元主神竞选者     偏向瞎子抛媚眼     中二少年的妄想世界     武极狂潮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