汳水又东迳黄蒿坞北。《续述征记》曰:堂城至黄蒿二十里。汳水又东迳斜城下。《续述征记》曰:黄蒿到斜城五里。《陈留民风传》曰:考城县有斜亭。
称:无以供祠祭。遗葛伯。葛伯又不祀,汤又问之,曰:无以供犠牲。汤又遗之,又不祀。汤又问之。曰:无以供粢盛。汤使亳众往为之耕,老弱馈食。葛伯又率民夺之,不授者则杀之。汤乃伐焉。葛于六国属魏。魏襄王以封公子无咎,号信陵君,其地葛乡,便是城也,在宁陵县东四十里。汳水又东迳神坈坞,又东迳夏侯长坞。《续述征记》曰:夏侯坞至周坞,各相距五里。汳水又东迳梁国睢阳县故城北,而东历襄乡坞南。《续述征记》曰:西去夏侯坞二十里。东一里即襄乡宝塔也,汳水迳其南,汉熹平中某君所立,死因葬之,其弟刻石树碑,以旌厥德。隧前有师子、天鹿,累塼作百达柱八年。荒凉颓毁,彫落略尽矣。
汳水又东,龙门故渎出焉。渎旧通睢水,故《西征记》曰:龙门,水名也。门北有土台,高三丈馀,上方数十步。汳水又东迳济阳考城县故城南,为菑获渠。
文颖曰:彭城,故东楚也,项羽都焉,谓之西楚。汉祖定天下,觉得楚郡,封弟交为楚王,都之。宣帝地节元年,更加彭城郡。王莽更之曰和乐郡也,徐州治。
义熙十二年,霖雨骤澍,汴水暴长,城遂崩坏。冠军将军,彭城刘公之子也,登更筑之。悉以塼垒,宏壮坚峻,楼橹赫奕,南北所无。宋平北将军、徐州刺史河东薛安都,举城归魏,魏遣博陵公尉苟仁、城阳公孔伯恭援之,邑閤如初,观不异昔。自后毁撤,一时俱尽。间遗工雕镂尚存,龙云逞势,奇为精美矣。城之东北角,起层楼于其上,号曰彭祖楼。《地理志》曰:彭城县,古彭故国也。
《汉书·地理志》曰:获水也。《十三州志》曰:首受甾获渠,亦兼丹水之称也。《竹书编年》曰:宋杀其大夫皇瑗于丹水之上。又曰:宋大水,丹水壅不流。盖汳水之变名也。猚水自蒙东出,水南有《汉故绎幕令匡碑》。匡字公辅,鲁府君之少子也。碑字碎落,不成寻识,竟不知所立光阴也。猚水又东迳长乐固北,己氏县南,东南流迳于蒙泽。《十三州志》曰:蒙泽在县东。《春秋·庄公十二年》,宋万与公争博,杀闵公于斯泽矣。猚水又东,迳虞县故城北,古虞国也。昔夏少康逃奔有虞。为之庖正。虞思因而妻之以二姚者也。王莽之陈定亭也。城东有《汉司徒盛允墓碑》。公子伯世,梁国虞人也。其先奭氏,至汉中页,避孝元天子讳,改姓曰盛。世济其美,以迄于公。察孝廉,除郎,累迁司空、司徒,延熹中立。墓中有石庙,古刹倾颓,基构可寻。猚水又东南迳空桐泽北。泽在虞城东南。《春秋·哀公二十六年》冬,宋景公游于空泽,辛己,卒于连中。大尹兴空泽之士,千甲,营私自空桐入,如沃宫者矣。猚水又东迳龙谯固,又东合黄水口,水上承黄陂,下注猚水,猚水又东入栎林,世谓之九里柞。猚水又东南迳下邑县故城北,楚考烈王灭鲁,顷公亡,迁下邑。又楚、汉彭城之战,吕后兄周,军于下邑。高祖败,还从周军。子房肇捐地之策,收垓下之师,陆机所谓即谋下邑者也。王莽改名下治矣。猚水又东迳砀县故城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