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水经注 > 第76章 滍水(1)

我的书架

《地理志》曰:故父城县之应乡也。周武王封其弟为侯国。应劭曰:《韩诗别传》称:周成王与弟戏,以桐叶为圭,曰:吾以封汝。周公曰:天子无戏言。王乃应时而封,故曰应侯乡。亦曰应乡。按《吕氏春秋》云:成王以桐叶为圭,封叔虞,非应侯也。《汲郡古文》殷时已有应国,非成王矣。战国范睢所封邑也,谓之应水,又东南流注于滍。滍水又东迳犨县故城北。《左传·昭公元年》冬,楚公子围使伯州犁城犨是也,出于鱼齿山下。《春秋左传·襄公十八年》,楚伐郑,次于鱼陵,涉于鱼齿之楚师。师旷曰:不害。吾骤歌北风,又歌南风,南风不竞,多死声,楚必无功矣。所涉即滍水也。水南有汉中常侍、长乐太仆吉成侯州苞冢。冢前有碑,基西枕冈城,开四门,门有两石兽,坟倾墓毁,碑兽沦移。人有掘出一兽,犹全不破,甚高壮,头去地减一丈许,作制甚工,左膊上刻作辟邪字。

淯水又东南流,迳博望县故城东。郭仲产曰:在郡东北一百二十里,汉武帝置。校尉张骞,随大将军卫青西征,为军前导,相望水草,得以不乏。元光六年,封骞为侯国。《地理志》南阳有博望县,王莽改之曰宜乐也。

淯水又西南迳晋蜀郡太守邓义山墓南,又南迳宛城东,其地故申伯之国,楚文王灭申觉得县也。秦昭襄王使白起为将,伐楚取郢,即以此地为南阳郡,改县曰宛。王莽改名郡曰前队,县曰面阳。刘熙曰:在中国之面而居阳地,故觉得名。大城西南隅,即古宛城也,荆州刺史治,故亦谓之荆州城。今南阳郡治大城,其东城内有旧殿基,周二百步,高八尺,陛阶皆砌以青石。大城西北隅有殿基,周一百步,高五尺,盖更始所起也。城西三里,有古台,高三丈馀,文帝黄初中南巡行所筑也。淯水又屈而迳其县南,故《南都赋》所言淯水荡其胸者也。

自宛道途,东出赭阳,西道方城。建武三年,世祖自赭阳西入,破虏将军邓奉怨汉掠新野,拒瓜里,上亲搏战,降之落日下,遂斩奉。《郡国志》所谓宛有瓜里津、落日聚者也。阻桥即桓温故垒处。温以升平五年,与范汪众军北讨所营。

推荐阅读: 天命神卦     都市最强道医     我的大明不是这样的     神瞳古仙医     重生空间之军女归来     无限之精神力控制者     龙魂至尊     极品护花高手2     抗战:人在晋西北,打造最强部队     炮灰打脸日常     重生后发现全世界都想害我[gl]     带着萌娃游世界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