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你到底探听出甚么没有?”罗二太太不耐烦地问。
这就是某些人的心态,她本身不好,就见不得别人好,便是对本身有利之事,她也巴心巴肝地要做。
罗二太太如许喜好寒暄的人,凡是有如许昌大的日子,总少不了她的身影。
崔氏各给了她们两人两个海棠式金馃子,这是阿雾还在就江南时就筹办好的,说是回了京见的小辈就多了,预备着老是好的。
罗二太太这是酒徒之意不在酒,特地带着两个女人上门想来个“近水楼台先得月”的。
罗二太太先去上房给老太太请了安,这才过来三房这边儿。崔氏昨晚同荣三爷闹得晚了些,本日服侍了老太太用饭,这才刚返来筹办闷一会儿,谁知罗二太太一大早就来做客了,只得打起精力来应酬。
那孟婆子得了令,应了声去了,有罗二太太叮咛,这几日她就甚么事也不干,专守在那户人家中间,刺探动静了。
罗二太太在客房里坐下,别提多对劲了,别人踏破铁鞋也找不到的人,竟然被本身偶然之间就碰上了,这可不就是老天爷给她奉上门的么。
“哦,那是南边儿四时锦出的料子,那蔷薇花是织上去的,色彩跟着日光的色彩变,瞧着就跟真花一样,在江南那边儿可时新了。”崔氏也想起来了。
“可探听清楚是哪家的宅子了?”罗二太太问。
罗二太太的大女儿金三女人细声细气地答复:“十四了。”小的阿谁也答了,“十二。”
此人恰是前几日在安国公府又听过名字的荣三爷的姨娘,王氏。
罗二太太的眼睛一亮,那玉镯子的水色极好,玉色温润澈底,一看就不是凡品,固然称不上珍品,但是才见面的女人送的礼就如许风雅,可见荣府三房的日子过得极宽广,手才会如此松快。
这借口找得可不如何样。
“八九不离十。”孟婆子道。她出了名的一双利眼,不然也不能得罗二太太重用了。
罗二太太深思了半晌,“可看得出是安国公府的哪一房?”莫非是荣三老爷为了瞒过三太太,在外头别的置的财产,金屋藏娇?可也不像,那王姨娘逃的时候仿佛荣三老爷还在外洋。
也是罗二太太听八卦心喜,她也不想想,司琴才服侍崔氏几年,那里就那么清楚王姨娘的事情,不过罗二太太再短长,也不成能把崔氏屋里服侍的人弄得清清楚楚。
罗二太太紧着问候了几句,也不再流连这个话题,六女人么,她只是顺口问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