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中一时候,有些摸不准皇上的脉搏了。既然是办了凌普,如何又上了一名太子爷一脉的人?
两个副总管,全数极刑,家人放逐,财产充公。
孙嬷嬷一听大奶奶,就破口痛骂:“贱人!阿谁贱人!家里遭难,她竟丢下婆婆丈夫回娘家去了!”
这头,太后犒赏了四福晋,她就跟着犒赏。
这就是乱来老百姓的。
其他人等,凡是涉案,一概放逐。
毕竟差事还得办,一时半会,也没那么多人补缺口。
七月初十,新的外务府总管赫奕上任。
再说了,孙嬷嬷是甚么人,宫里头太晓得了。得志便放肆,这回,世人只当她作死到头了。
现在这外务府可不能给太子爷有甚么帮忙了。
就算是想好好长大,还得看风雨如何呢。
这也说的畴昔。
难不成,皇上并不是嫌弃太子爷,只是嫌弃了凌普了?
比这封信晚一点的,是宫里太后对四福晋的犒赏。
至于德妃如何晓得的,人家是四爷的额娘,儿媳妇受了委曲,奉告婆婆也是有的么。
外务府总管,这是肥差。朝中多少人盯着呢。
就是因为有孙嬷嬷,他们家才有这个差事。
出了城,一个机警的小子跑着将一个承担塞在孙嬷嬷手里:“这是大奶奶给的。”
没人怜悯她。
康熙爷拿着信,带着笑意看完,内心不由笑着想,这叶枣,不管真的聪明还是假的,这个主张倒是特别的好。
现在最要紧的人说不上话了,凌普当然慌了。
到底,这总管的职位,还得是康熙爷亲身定。
借的来由是,前些时候德妃病重,四福晋侍疾有功,是个孝敬的。
不消凌普,有一万个来由,凌普和太子爷的干系,岂是赫奕和太子爷的干系能比的?
拔了一个参天大树,种上一个小苗子。
另有甚么事?那就是去讨情了,估计是没给人家四福晋甚么好神采吧?
对外也说的情真意切,说四福晋如何如何好。
孙嬷嬷被赶出宫,对于凌普一家来讲,是好天轰隆。
世人也不是凌普,不见得没有退路,只要舍得费钱,说不定官职都保得住。
他们身上已经没有银子了,这会子满脸都是凄惶。
毕竟皇上不管是不是真的嫌弃太子爷,那都不能说的。退一万步说,就算是想要……废太子。那也不能说,起码不是现在能说的。
凌普极刑,本日问斩。
固然说,这赫奕是太子爷的母族。
最后,外务府里竟只留下两个算是‘明净’的官员了。
不过是安太子爷的心罢了。也稳定朝中之人的心。不要是以乱了。
一时想不开,就吊颈吊死了。
说到了孙嬷嬷,就点头不语了。
但是,他出身倒是赫舍里氏一族的。
世人还没想明白呢,就见太后将太子爷跟前的孙嬷嬷赶出宫去了。
这一来,大师就把这个事圆上了。就是孙嬷嬷去求四爷帮衬,成果获咎了人。
反正,这里头的门道深了,收了银子,或许就能把极刑成了活罪呢?
她两个儿媳妇,老迈媳妇怀着身子,七个月了,娘家哥哥心疼妹子,花了很多钱,总算买了个迟缓,等孩子生了,做了月子再走不迟。
过了几日,四爷就收到康熙爷的信了,简朴的很。
不过,再是慌乱,也不敢找四爷的倒霉,不但不敢,还不能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