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写完,卷子上交,静候佳音便是,对此薛纵很有信心。
大宋每年给辽国已经送去很多岁币,那是澶渊之盟定下的,两边互为兄弟之国,辽国占有幽云十六州,气力薄弱,起码军事气力比大宋略占上风。
不但是冷静看着宰相们吵架,欧阳修入宫请见的时候,赵祯也压根没提及此事,只是随口问了问四门馆的事情。
罢了,人不无耻枉少年嘛,需求之事,只能厚脸皮一回了。
一口气看完这篇文章,欧阳修只觉心潮彭湃,忍不住击掌拍案,连声高喊道“好、好、好!”
宋朝之前的必定不可,今后的……八股格局太生硬,也没记着几个,若说最合适的仿佛就是还未面世的宋朝文章。
但以范仲淹和韩琦为首的一些官员们则果断反对,两府八公和些许近臣为此没少争论。
苟以天下之大,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
对经史子集毫无感受,至于宋朝文学……总不能填几首词上去吧?貌似这年初词还难登风雅之堂,柳永就是个例子,奉旨填词,被天子断了科举的但愿,算是大宋读书人的前车之鉴。
曰:不赂者以赂者丧,盖失强援,不能独完。故曰:弊在赂秦也。
很少会有乾纲专断的时候,以是大宋这些年的民风相对轻松,即便是给西夏岁赐这等大事也没等闲发话。
但西夏分歧,党项人自打唐末开端占有西北,不过是一个小小的定难军节度使。大宋立国以后也都是一项称臣的,但这些年地盘不竭扩大以后,便可开端有些收缩了。
现在他的本职事翰林学士,知制诰,以是少不得参议秘密,出入宫禁以备天子垂询,出运营策。
但恰好就产生了,西夏的使者有恃无恐,非常放肆,在东都城里纵马几乎伤人,即便是朝拜天子陛下时也多有倨傲。
如果写一篇古体群情文,必然很对欧阳修的胃口。
夫六国与秦皆诸侯,其势弱于秦,而犹有能够不赂而胜之之势。
然五年前,李元昊竟悍然称帝。
细心想想,貌似苏洵是两个儿子都长大后才出蜀到的东京。算算时候,苏轼、苏辙兄弟现在应当还只是孩童,那么入京少说另有十多年,以是应当是安然的。
晏殊好战之意透露无遗,章得象垂老迈矣,早已没了大志锐志,看准了这一点,参知政事贾昌期息事宁人的做法便更加大胆,传闻已经有应允之意。
……
青楼瓦肆里的姐儿们喜好又如何?除了留下风花雪月,青楼薄幸之名外,有甚么本色用处?想想柳永的了局便知,薛纵可不想身后由妓/女集资安葬。
无题!
天子赵祯则始终没有发声,这位官家仁义,明显手握天下至高大权,但在为政方面似有垂拱而治的态度。
力不如人,费钱买得一时战役,倒也说得畴昔。
想写甚么都行,范围那是相称的广泛,只需求上交一篇文章便可。
……
还别说,真有不错的文章,看来考生当中不乏潜质上佳之人,在四门馆侧重培养两年,将来会是国之栋梁。
竟然提出了银二十万,绢二十万匹,茶十万斤的岁赐要求,说是岁赐,但那里是犒赏?清楚就是被人讹诈的岁币。
当然了,终究决定权是属于欧阳修的,卷子如何着也得他过目,特别上佳之佳作,此中乃至不乏能够东华门外唱名的好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