峰顶甚是开阔。
“桐柏山乃大陆圣地,为太古盘古开天辟地、禹王锁蛟治水之处,传说太乙金星及王子乔修炼飞仙之所及绝代兵家谋圣鬼谷子和张良隐居之地。”
张若虚把手一摆,持续耐烦解释道:“江湖传言,为祸不小。”
太乙顶系桐柏山脉主峰,亦为中原地区第一岑岭。
插话的恰是那持刀带发梵衲。
云台观便建在太乙顶之上,故上山之路比前面上岗更是崎岖,虽有石阶拾级而上,但已不能纵马疾行。
再有一袋烟的工夫,便至峰顶。
再行至十余丈,便到三清殿。
张若虚背后另有五六人簇拥,揣其身份,该是张若虚弟子一辈。
左二为一手持九环戒刀的带发梵衲,气势沉雄但双目淫邪,眸子老是在太乙门一些长相漂亮的女弟子身上穿来梭去。
此人一柄点钢枪斜披肩背,看似闲懒偶然,但仿佛随时都能抖擞搏杀,给人一种莫名的威慑之感。
“‘太乙三宝’非是各位设想那样,上能通天彻地、参万物造化,下能伐毛洗髓、令人脱胎换骨。”
“此等灵秀之地,偏被你太乙一门占有数百年之久用来修真求道,不但享用了桐柏遍山的物华天宝,还炼出了所谓的‘太乙三宝’。”
妇人除面庞蕉萃、眼角略有皱纹外,五官表面清楚、线条凸起,姿容美丽竟不下少女。
大殿内分两大阵营对峙着。
“没猜想东至高国黑水剑皇传人、西有蕃国密宗门下、金刚门弟子、突国世子、铁国公主等八方云集,妙手毕至,此盛况堪比二十年前在鄙门的那场嘉会了。”
踏入殿内,自见黑压压站满了人。
白袍客一阵朗笑道:“张真人不愧为一代宗师,不但武学修为冠绝天下,一番说辞也是正大堂皇、冠冕之极,非常悲天悯人,让朴某感佩不已。
只见一道巍峨的庙门,上书“太乙”两个大字。
右二为一身着胡服、腰裹长鞭的中年妇人。
突国军人对妇人甚是体贴,而妇人神情冷酷,偶尔与突国军人扳谈几句,与其别人等并无号召交换。
右一为一气度轩昂、体健如狮,头发金黄、苍髯如戟的突国军人。
此二人似是结伴而来。
当代武侠著作中哪些所谓王谢朴重看上去高大上,常常倒是金玉其外败絮此中、不堪一击。
倒是不住地拿眼神扫向镜月道人,仿佛与他有化解不开的过节。
张羽固然不知世人秘闻,但也猜度得出能上太乙顶挑梁子的必是武力刁悍、功力高深之辈,且必有很多系文武双全、兼收并蓄之士。
为首一人,身材颀长,着白布道袍,面庞清矍,神情寂然。
沿途均有弟子持剑扼守,他们一见灵空只是微微点头表示,得空号召便侧耳聆听。
身边一人委顿在地,面色发黑,正在运气疗伤,乃是太乙真人张若虚的师弟,昔年名震江湖的“丰神剑客”镜月道人。
身后一青年面如冠玉、面貌清雅,捧剑而立,飘然不群,好似一神仙身边的捧剑孺子。
“更何况,天机图失传已久,天下大家皆知。”
驹伯和张驷干脆挟起张羽,运起轻身工夫,与灵空一起急奔而上。
守门弟子是个新近入门的陌生面孔,正欲叫驹伯等人消弭兵刃,灵空上前禀了然三人身份,一起便入了观门。
观门上,“云台观”三个大字在云蒸霞蔚的映托下闪闪发光,衬出整座道观气象万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