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广没有端出王爷的架子,走到山脚就下了车辇,带着行台府大小官员徒步上山。
智闲大师登坛讲法遭到了百姓们的必定,意犹未尽的百姓联名上书要求晋王杨广再将智觊大师请来扬州讲法。
“王爷,小人也熟谙通往虎头崖的路,让小人也跟着去吧----”
智闲大师要在扬州开坛讲经的动静像一阵风一样在江南大地传开了。
晋王杨广在讲坛下方恭敬地施礼道。
江南世家们也安稳了很多。
智闲大师的声音降落而有力,一声一息间充满了压服力,让人不由自主地跟着他阴阳顿挫的调子渐渐地融入到了他所描述的天下当中。
时候到,智闲大师在晋王杨广的伴随下走出了行台府的大门,看到广场上人头攒动的场面,不由得一愣。
智觊大师再一次非常委宛地回绝了杨广。
“白叟家,快快请讲,如果大师没有走远,本王马上去将他追回,扬州的百姓都在等着本王的好动静,千万不能让他们寒了心。”
这让他有点心灰意冷,只得站起家来,恭敬地对着智觊大师行了个弟子礼,渐渐退出了禅房。
“如何这么多人?全城的百姓都来了吧?”
他直言回绝道:“大师在这里等着好了,去太多人惊到智觊大师不好-----”
“天佑大师,天佑大隋,这是大师的福分,也是我们江南百姓们的福分!”晋王杨广谦逊地答复道。
开坛讲经三天以后,智闲大师坐在讲坛上竟然顿悟了,睿智的双眼微微闭了闭,一层纯洁的光环覆盖在了他的身上,一阵平和纯洁的气味从他的身上渐渐分散出来,在场听经的百姓们为之一震,表情不自发地跟着变得纯洁平和起来。
百姓们的热忱让晋王杨广有点抵挡不住。
六月初九,智闲大师登坛讲法。
“弟子代表江南百姓前来聘请智觊大师登坛讲法-----”晋王杨广恭谨地施礼道。
晋王杨广的行仗刚到山下,修禅寺的众僧就传闻了晋王殿下到来的动静,仓猝出门驱逐,围观的百姓跟着簇拥而至。
“老衲能有如此机遇多亏了殿下成全-----”智闲大师双手合十回礼道。
“小人也想一同前去----”
晋王的诚恳和眼底的那份失落让四周围观百姓的怜悯心开端众多。
智闲大师不但一次登台讲法,可如此热烈的场面还是第一次看到。没有思惟筹办,却仍然死守本心,脚步果断地登上了讲坛。
“大德高僧那里是我们想见就能见到的,传闻晋王殿下去请了三次才把智闲大师请出山的。”
败兴而来却要败兴而归,晋王杨广的神采微微一变,内心怒,脸上却不能暴露分毫。
他叹了口气:“本王无能,恐怕要孤负百姓们的希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