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泰戈尔最迷人的美文:烂漫难收,如青春时候 > 第1章 前言 一支忧愁笔,写尽真善美
他的文章里,充满调和之美,正如印度人说:“他是我们贤人中的第一人:不回绝生命,而能说出世命之本身。”让我们一起踏上他为我们铺就的浪漫之路,去体味他那残暴生命的寂静与斑斓。
幸亏有了泰戈尔,我才瞥见其他旅人没有见过的风景
他的散文,如他笔下的秋叶,是静美的。情怀淡淡的,感情是淡淡的。哪怕是深到刻骨的相思,用他的笔写来,也细致、静穆,如香茗入品,浓而不烈。
他的散文总有浅浅的悲感缠绕,不管是水样的女子,还是孟加拉漫天的阳光,不管是人还是天然,在他笔下仿佛总有些力不从心的忧怨。但是,它们又老是向上的,基调也老是悲观。他仿佛在用一支忧愁的笔,赞美人间真善美。那些散文活动着浪漫的光彩,充满了人生的哲思。它们和他的诗一样灵动,却少了几分宗教的奥秘,多了几点清爽的意味。
1861年5月的一天,印度加尔各答市的一个贵族家属里,迎来了第十四个儿子。他被取名为罗宾德拉纳特・泰戈尔。这将是一个清脆的名字,52年后,它被诺贝尔文学奖的名单收录,并且这是第一个呈现在这个文学奖名单中的亚洲名字。
当时的画面,直到五十多年后,还深深地印在泰戈尔的内心。这统统都是文学之神在泰戈尔的内内心种下的种子。垂垂地,它们抽芽。十四岁时,他颁发了爱国诗篇《给印度教徒庙会》,五年后,他就已经成为一名职业作家了。最后,他的笔墨被写进了印度和孟加拉的国歌中,凡是说孟加拉语的处所,都有人在吟诵他的诗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