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唐隆元年(710年)六月庚子日申时,李隆基与承平公主联手策动“唐隆政变”诛杀韦后。天赋元年(712年)李旦禅位于李隆基,后赐死承平公主,获得了国度的最高统治权,于长安太极宫即位称帝[1]。前期重视拨乱归正,任用姚崇、宋璟等贤相,励精图治,他的开元乱世是唐朝的极盛之世,在位前期宠嬖杨贵妃,怠慢朝政,宠任奸臣李林甫、杨国忠等,加上政策失误和重用安禄山等塞外民族试图来稳定唐王朝的边陲,成果导致了厥后长达八年的安史之乱,为唐朝中衰埋下伏笔。天宝十五年(756年)太子李亨即位,尊其为太上皇。宝应元年(762年)病逝,长年78岁,葬于泰陵。
司空曙(720—790),字文明,或作文初。广平(今河北永年县东南,一说今北京四周)人,大历十才子之一,唐朝墨客。登进士第。曾官主簿。永泰二年至大历二年,为左拾遗,在长安与卢纶、独孤及和钱起吟咏相和。后贬为长林丞。贞元初,以水部郎中衔在剑南四川节度使韦皋幕中任职。官至虞部郎中。
羊公碑尚在,读罢泪沾襟。
刘禹锡诗文俱佳,浏览题材遍及,与柳宗元并称“刘柳”,与韦应物、白居易合称“三杰”,并与白居易合称“刘白”,有《陋室铭》《竹枝词》《杨柳枝词》《乌衣巷》等名篇。哲学著作《天论》三篇,阐述天的物质性,阐发“天命论”产生的本源,具有唯物主义思惟。有《刘梦得文集》,存世有《刘来宾集》。
建中元年(780)暮秋或初冬,李益再次到灵武,凭借朔方节度使崔宁。期间写下了《夜上受降城闻笛》《祝殇辞》《军次阳城烽舍北流泉》《参军北征》《盐州过胡儿饮马泉》《塞下曲三首》等闻名诗歌。
破山寺后禅院
杜审言(约645—约708),字必简,出世于河南巩县(今河南巩义),本籍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官修文馆直学士。唐高宗咸亨进士,唐中宗时,因与张易之兄弟来往,被放逐峰州(今越南越池东南)。
远梦归侵晓,家书到来年。
孤灯闻楚角,残月下章台。
水月通禅寂,鱼龙听梵声。
一邱常欲卧,三径苦无资。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吾爱孟夫子,风骚天下闻。
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
我行殊未已,何日复返来?
蕃汉断动静,死发展分袂。
永抱恨不寐,松月夜窗虚。
卢纶(739—799年),字允言,河中蒲州(今山西永济县)人。唐朝墨客,大历十才子之一。
僧皎然(730—799),俗姓谢,字清昼,湖州人,今属浙江吴兴。皎然是中国山川诗初创人谢灵运的十世孙,唐朝闻名墨客、茶僧,吴兴杼山妙喜寺主持,在文学、梵学、茶学等方面很有成就。与颜真卿、灵澈、陆羽等和诗,现存皎然470首诗。多为送别酬答之作。情调闲适,说话简淡。皎然的诗歌实际著作《诗式》。
钱起
迷津欲有问,平海夕漫漫。
渐与骨肉远,转于僮仆亲。
皎然的《诗式》为当时诗格一类作品中较有代价的一部。其诗清丽闲淡,多为赠答送别、山川游赏之作,被时人成为“江东名僧”。和别的两位诗僧贯休和齐已齐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