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合作者:李瑁(别名李清)
李亨,唐睿宗景云二年(711年)玄月初三,出世于太子李隆基的东宫。他的母亲杨贵嫔(唐朝皇后之下有贵妃、贵嫔、朱紫等。儿子即位后,她被追赠谥号为“元献皇后”),出身于关陇地区王谢望族——弘农杨氏(郡治在今河南灵宝,血缘属于隋朝皇室后嗣)。杨氏的曾祖父杨士达曾在隋朝担负宰相(门下省纳言),武则天的生母就是杨士达的女儿。以是,如果母系血缘算起来,李亨的母亲杨氏要比父亲李隆基还高了一辈呢!幸亏这是在民风开放的大唐,分歧辈分之间的婚姻也就不敷为奇了。
746年正月十五元宵节之夜,李亨出游遇见了本身的大舅哥(太子妃韦氏的哥哥)韦坚。以后,韦坚刚好又应邀和李亨的老朋友陇右兼河西军政长官(陇右节度使兼河西节度使)皇甫惟明在长安崇仁坊的景龙观集会。而作为边将的皇甫惟明,此前不久刚向天子表示该当将李林甫罢免,又大力赞誉了韦坚的才调。无巧不成书嘛!皇甫惟明的参与,使两边暗中的较量一下子成为公开的奥妙。这件事被别有用心的李林甫牵强附会地扣上了,“韦坚和皇甫惟明暗害拥立太子继位”的罪名,密报给李隆基。李隆基先前也听闻,太子与皇甫惟明过从甚密,因而也不再调查,直接命令将韦坚、皇甫惟明拘系。接着韦坚被以“追求进身为官罪”贬为缙云郡长(太守,治地点今浙江丽水西),皇甫惟明被以“诽谤君臣罪”贬为播州郡长(太守,治地点今贵州遵义),并被抄家,随后二人又都被赐死。这件事如同高山一声惊雷,一下子把太子李亨推到了空前伤害的地步。李亨见状极感惊骇,为了逃脱干系,他当即上书替本身辩白,并要求父亲批准本身与韦妃仳离,韦妃也任凭父亲发落。李亨的谨慎终究使他度过了这场政治危急,只是共同糊口多年的韦妃不得不今后削发为尼,在宫中的梵刹做了永成陌路的削发人。就这,李林甫还不善罢甘休,对此案大加连累,是以被贬或被放逐的“涉案官员”竟达几十人。我们既惊奇于“同谋的人”竟然罪名不一,又惊奇于李亨对结嫡老婆的断交,还惊奇于这起不大的事件所形成的严峻结果!(未完待续。)
韦坚、皇甫惟明事件
和李瑛环境近似的鄂王李瑶(李隆基第5子,生母皇甫德仪)、光王李琚(李隆基第8子,生母刘秀士),也都因为母亲的得宠而倍感萧瑟。共同的处境,使得他们常常牢骚透露,说些对武惠妃和父亲不大恭敬的话。“言者偶然,听者成心。”“不怕被贼偷,就怕被贼惦记”。他们的这些话,都被武惠妃的半子、皆宜公主的丈夫(驸马都尉)杨洄获得后报给了丈母娘。武惠妃再把这些“不轨意向”,添盐加醋地陈述给了李隆基。怒不成遏的李隆基当时就有了换太子李瑛的动机,只是在宰相张九龄的果断反对下才作罢。
李亨出世今后,就没能和生母杨氏糊口在一起。因为,杨氏仅仅是太子(当时的李隆基)的姬妾,而太子妃(正妻)是王氏(厥后成为李隆基的皇后)。在品级森严的宫廷中,太子妃的职位当然要比其他姬妾高很多。但是,此时的王氏一向没有生养,杨氏“不敢独享作为母亲的高兴”,更加了儿子有更好的生长前程,忍痛将儿子送到了王氏膝下。所幸,王氏对儿时的李亨各式庇护,待他像亲儿子一样,并对他停止了初期的发蒙和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