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连连点头,笑逐颜开,也只要李靖这类挞伐突厥,俘虏十几万的牛人,才有如许的底气与自傲,不把关外的游牧民族放在眼中。
“陛下何必明知故问。”李靖笑道:“当年大破颉利可汗之时,各部落酋长纷繁投诚,但是也有一些部族归西去,或自主,或是附了薛延陀,以后,薛延陀带领部落在颉利故地建立牙帐,几年畴昔,应当成了气候,如同魏玄成之言,突厥乃是鸟兽野心,如果归化中原,倒是可用,现在却聚居漠北,迟早成为大唐的亲信之疾。”
回思半晌,李世民说道:“是不是阿谁……颉利的侄子,突厥拓设,当年与颉利的儿子欲谷设统治着铁勒、回纥、同罗等部落,仿佛没有染上骄奢yin逸的弊端,十年时候没有向部族征收赋税,朕曾在渭水岸边见过,是个英杰。”
“不错。”李靖说道:“当年,陛下即位,颉利可汗感觉有机可乘,就与突利可汗合兵二十万,大肆犯境,长驱直入,中转渭水便桥北岸,陛下仅率六骑驰至渭水河边,峻厉斥责,王者风采,天下叹服,使得突厥盟军不知真假,不敢轻举妄动,终究退去。”
微微挥手,李世民浅笑道:“不是朕的记性好,只是颉利经常向朕悔叹,阿史那社尔曾多次劝说他不要对中原用兵,可惜他都没有采信,才落得了兵败身擒的了局。”
第三百一十七章时政骚动
李靖俄然问道:“陛下,是否记得阿史那杜尔?”
李靖笑道:“陛下所言无虚,此人真是个英杰,几年下来,拥众十万,自称都布可汗,不过安身未稳,就对薛延陀用兵,大败而归,部族离心,没了安身之地,现在带领残部东行而来,仿佛成心归附朝廷……”
“莫非真要听信魏徵之言,斩尽扑灭……”李世民皱眉深思,又点头自语:“汉武穷兵三十余年,疲弊中国,所获无几,岂如本日绥之以德,使穷之地,尽为编户,征税称臣。”
这是美化的说法,没有充足的好处,突厥盟军那里肯等闲分开,李世民气知肚明,内心是有点儿对劲,却当即复苏,点头说道:“药师兄不必美言,当时也是幸运,铁勒、回纥、薛延陀趁着颉利倾巢出动,漠北兵力空虚的当口,一同起兵背叛,后院失火,他们天然不敢久留,给我们疗摄生息,一雪前耻的机遇。”
李靖轻描淡写,浅笑说道:“陛下不消起火,戋戋吐谷浑,如同古之夜郎,妄自负大,不要觉得占了天时,便能够行螳臂当车之事,如果识时务,放心归附,还能够保其部落,但愿酋伏允明白此理,如果不然,雄师出动,必将国灭身亡。”
此中东突厥特别强大,以颉利可汗为,贞观四年的时候,李靖以三千铁骑,大破东突厥于阴山,趁便将东突厥大大小小的可汗贵族,一同坎阱擒下,送到了长安,阿谁时候起,东突厥算是灭亡了。
何况,李世民铁了心要做个明君,一贯是以汉武帝为目标,人家能打得匈奴屁滚尿流,远遁西方,绝迹于漠北,李世民自傲能够做到,不过也要找个合适的借口,但是在此之前,天然要清算吐谷浑,不然朝廷的庄严,天可汗的威名何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