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弟呀,”曾教员在中间劝说道:“你也别拦着年青人了,你说得没错,兵荒马乱,不费心,可瓜仔呆在家里也躲不开呀,我们老百姓,越是忍气吞声,越要挨人欺负。”
“啊?”
“是吗?那太好了。”
“过了晌儿,步队上的长官来收菜,你们筹办好二百斤鲜菜。”
年青农夫名叫“瓜仔”,是个圆头圆脑的胖墩儿,小眼大耳,跟肥大的阿混站在一起,恰好构成对比,但两人倒是一见仍旧,非常聊得来,吃完两根黄瓜便成了好朋友。
惠姐对两个菜农笑道:“大叔,兄弟,我们先别焦急,事情好筹议,我们到这儿来,有些事要办,还得要你们帮手。瓜仔兄弟,要说插手,我举双手欢迎,但不必然非要天南海北跑到本土去。在我们这个菜园子里卖菜,也是跟鬼子汉奸作斗争啊。”
商讨一阵,世人拾柴火焰高,你一言我一语,一会工夫,便凑了好多主张,正筹议得热烈,俄然菜园外来了两个农夫打扮的人,站在篱笆内里冲着井台的方向喊:“喂,瓜仔,你过来。”
瓜仔抬高了声音,持续说道:“兄弟,我晓得了,你们是不是抗日的步队?”他眼巴巴地望着阿混的眼睛,脸上一副热切模样,小眼睛睁得溜圆。
“啊?是吗?那……”
“哎哟,你先放开我,瓜仔,你把我胳膊抓折了。”
这一下,世人都哈哈大笑。瓜仔从地上爬起来,翻翻眼皮,本身也难堪地嘿嘿直笑,把小褂拾起来披在肩膀上,挠着脑袋点头,“没想到,阿混,你打斗还挺短长。“
“啊?你甚么意义?”瓜仔瞪起了小眼睛。
曾教员亲戚的菜园,在村南边,十余亩大小的一块高山,四周用树枝棘条插成稀少低矮的篱笆。推开树枝编结的柴门,面前便是一片绿油油的蔬菜,一畦畦一垄垄,长得正旺,茄子辣椒,黄瓜豆角,长得枝繁叶茂,果实累累。更可贵的是园子清算得干清干净,地平垄齐,各色瓜菜凹凸错落,有的用细竹竿架起,一垄垄绿意可儿,光鲜里泛着淡淡暗香。
“你别感觉我吹牛,瓜仔,村北边有一个陈榆,呆会他过来了,你能够跟他比划比划。”
“我包管,我们爷俩,都是最坚固的。另有我伯,都是好人。大姐,你就放心好了。”
“循分?在家里呆着就循分了吗?鬼子汉奸整天价来,不是抓人就是打人,明天隔壁家的二小子,还被打折了胳膊,”瓜仔愤怒忿地冲着白叟嚷起来,“我们这个菜园子,不定哪天就让狗日的给糟蹋黄了。再说你吧,前些天那回挨鬼子打伤了,还不是养了半个月,差点把命给搭上。”
“是呢,看着就解馋。”阿混跟在后边拥戴道。
四外空旷无人,故乡绿野,尽是绿意盎然,安好安祥。
惠姐、曾教员,都被这个热忱而浑厚的青年农夫给逗笑了。
“真好吃,”阿混两手都抓着黄瓜,嘴里不住咀嚼,“长这么好的菜,又结得这么多,真是好年景。”
瓜仔站起家来,向菜园外张望,小声说:“是村长。”伸着脖子喊道:“村长啊,有事吗?”
“我已经插手了。”曾教员明天精力抖擞,呵呵笑着说。
“唉,”白叟似是给说到了把柄,立时哑口无言,摇了点头,叹了口气。
安好的井台边上,大师一番扳谈,话题越来越热乎,提及日寇的暴行,都是义愤填膺,三言两语间,菜园里就燃起了熊熊的抗日烈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