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火炮
矛
中国当代将戈和矛服从合为一体的搏斗用冷兵器。由戟柄和戟头构成。戟柄为竹、木质,戟头为金属质料。初期利用的是戟是青铜质,后跟着科学技术的生长,呈现了铁戟。戟最长可达3米多,既能直刺、扎挑,又能勾、啄,是步兵、马队利用的首要利器。(见图战国三戈戟)
匕首
中国当代军队利用的一种打击兵器。有两种情势:一种由锤头和锤柄构成,锤头为石质、铜质或铁质,锤柄为木质,也有效铁质的;另一种是在锤头系一根绳索,靠兵士掷出打击,称流星锤。锤发源于初期人类捕杀野兽和汇集野果,当时是在短木锤的顶端安一石块以增加砸击的力量,而后生长为青铜和铁制锤,并成为当代马队的首要设备。
地听
中国明朝前期对火绳枪和燧发枪的统称。由枪管、火药池、枪机、准星、枪柄等构成。利用时通过预燃的火绳和扣动枪机,动员火绳扑灭火药池内压实的火药,借助火药燃气的发作力将枪管内铅弹射出,杀伤敌方人马。鸟铳为欧洲发明,明嘉靖年间经日本传入中国,明廷遂仿造,约此同时,又有鲁迷(今译鲁姆,位于今土耳其)鸟铳传入中国。最后仿造的鸟铳为前装、滑膛、火绳枪机,为近代步枪的雏形。口径约为9─13毫米,枪管长1─1.5米,全枪长1.3─2米,重2─4公斤。弹重3─11克,射程150─300米。曾为明、清军队的首要轻型火器设备之一。(右图为《神器谱》中的鲁密铳)
狼牙棒
铠甲
当代战役中利用的不需求借助火药而作为杀伤能源,用于与仇敌搏斗的械具。首要用于近间隔白刃搏斗。冷兵器的种类很多,按利用特性可分为打击用,如大木棒、锤等;刺杀用,如剑、矛等;劈砍用,如斧、钺等;多用处,如匕首、军刀等。冷兵器发源于人类初期的打猎东西,最后是用木头、兽骨、石块等制作,厥后跟着科学技术的生长进而利用青铜、铁和钢等金属制造。火药呈现后,跟着火器的制造和利用,冷兵器慢慢退出战役舞台,但也有一些冷兵器如匕首、短剑等,至今仍在持续利用。
盾
剑
中国春秋末期吴国君王夫差利用的一把青铜矛。此矛于1983年11月在湖北省江陵县的楚墓出土,仅存锋芒,现藏于湖北省博物馆。锋芒为青铜锻造,长29.5厘米,最宽5.5厘米。矛刃锋利,正面有“吴王夫差自乍(作)用”铭文。其锻造工艺邃密为同类兵器所少见。
弓箭
鸟铳
火球
中国当代军队用于钩杀和啄击搏斗的冷兵器。由戈头和柄构成。戈头为青铜锻造。柄多为竹、木质,长度凡是为1米摆布,最长超越3米。戈流行于中国商朝至战国期间。战国晚期,铁兵器利用渐多,逐步淘汰了青铜戈,至西汉今后已绝迹。
一种短小似剑的兵器。由刀身和刀柄两部分构成。长20──30厘米,由单刃和双刃之分。匕首短小易藏,从古至今一向是军队利用的冷兵器之一。当代军队中的特种军队遍及用作防身侵占和田野保存的东西。
中国宋、元期间军队设备的铁壳爆炸性火器。又称震天雷。用生铁铸成外壳,形如罐子、合碗平分歧款式,内装火药,并留有安设引火线的小孔。扑灭后,火药在密闭的铁壳内燃烧,产生高压气体,使铁壳爆碎伤人,是当时能力较大的一种火器,遍及用于攻守城战、水战和野战。按其大小和用处分歧,有的用投掷,有的以手投放,也有的从城上推下。宋、元期间,军中多设备有铁火炮。明朝今后,在铁火炮的根本上,爆炸性火器有了进一步生长,连续呈现了地雷、水雷和爆炸性炮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