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唉……”
亡妻卫姜氏,卫国国君,卫侯之女。
开初,安国与宋都城是百乘小国,并且安国的国力还要强过宋国,因为安国的第一代国君是武英王的义弟,姬姓,相较于宋国,安国的封地更加肥饶,物产也更加丰富,不过,令人费解的倒是敷裕的安国历经了几十代,仍然是个百乘小国。
谚语有云:三国若不存,天下即危。
本来安国也认命了,但是,三年前宋蛮子竟然打起了卫国的主张,而安国国君几经思虑,直言回绝了出兵的要求,并没有踏上宋蛮子的战车。
周而复始,不过乎一字,易。
这时,德高望重而老态隆钟的巫官管叔渡仿佛猜想到国君在想甚么,在车驾的另一旁低声说道:“君上莫忧,宋侯临时易嫁,不过乎是想借此高我安国一头。依臣看来,这更申明宋侯已经窜改了主张,用不了多久就会撤兵。”
宋蛮子打卫国的主张,那是酒徒之意不在酒,是想摸索景泰王的严肃与天下诸侯的态度,如许的浑水,安国不能淌。
面对雄师压境,安国上自国君下至粟民惶惑不成整天,一面派人持着国书到宋国都城阕城求亲;一面调集诸部家臣,会聚战车于泰日峡道;又遣人入朝歌,要求景泰王出面补救。
姬狄冷冷一笑,若说强兵之道可取,那好战的殷王便不会被武英王给砍了脑袋,若说变法之道可取,那河东的骊国便不会因为变法而被卿士大夫群起而攻之,最后落得个国毁人亡的了局。
姬狄年已三十有许,向来最是重视礼法,现在他共有三个儿子,本来此次联婚,是他代宗子姬云求亲于宋国小侯女,谁知临到头来,倒是他这丧了嫡妻的国君前来迎亲,而这宋国小侯女要嫁的人也并非世子姬云,而是安国的一国之君,姬狄。
“霹雷隆,霹雷隆……”
安国因为世代与宋国联婚,一时倒未被那野心赫赫的宋蛮子给列上挞伐名单。
提及卫国,不得不顾名思义,拱卫中心之国。武英王鼎立天下,定都于朝歌,占有了中州中部肥饶之地,一家独大,另有三个拱卫小国,那便是卫国、虞国、祈国。
位于中州东部偏南的安国迎来了一场天大的丧事,等候已久的宋国小侯女总算经过泰日峡道,到达了安国都城少台。
国势不如人,姬狄敢怒而不敢言,暗觉车厢内气闷非常,便将推窗翻开,问道:“离望渊亭另有多少路程?”
“另有一半路程。”
一起行去,三月轻风送爽,凉意层层袭来。
据闻,宋蛮子身具异相,额上生双角,眼中起赤瞳,如许的人物岂会坐视榻间有肥肉?
雍国的火焰战车自北而来,浩浩大荡,一望而无边。齐国的白羽精锐由东直剖,填野塞苍,投鞭断流。燕国的玄甲军人直接抵临卫国的边城小邑。
面对百国云集,不成一世的宋蛮子不得不勒令战车回转,完整撤销了侵食卫国的动机,更由此再一次向天下证明中心之威,凛然不成侵犯。不过,经此一事,众所周知,宋国迟早有一日会登堂万乘。
姬狄忍不住一声长叹,想起了自任国君以来,善待卿士,操典农桑,友爱邻邦,民风不成谓不朴素,国力也算是蒸蒸日上,但是现在这天下为甚么便是好战的宋蛮子大行其道呢?
想到这里,他不由得看了一眼骑在顿时,英姿勃发的宗子姬云。三个儿子中,就数这宗子最为优良,既担当了他的仁厚,又延袭了亡妻卫姜氏的聪明,年纪轻简便享名于诸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