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忙一日,到了傍晚时分,崔二胯子一行四人也回到盗窟,带返来柴米油盐,锅碗瓢盆一应平常糊口必备之物。世人仓促吃过晚餐,围坐在山洞当中,听崔二胯子报告一日来下山的经历。本来今早三人一下山,见鬼子兵已经撤离。下山后向东南边向走了二十多里地,到了一个小镇子,名叫陈官屯,三人到得乡村当中,采购了柴米油盐之物,趁便又向老乡探听了一下本地环境,这个镇子不大,只要几十户人家,有鬼子的一个炮楼,五六个鬼子兵再加十来个伪军扼守。从乡村向东再走上十来里地,过了一条大河,再走几里地有一处大镇子,名叫陈家集,是长幼三乡赶集之处,甚是热烈,集上有几百家住户,鬼子盖了两个炮楼,派了一小队十几个鬼子兵,几十号伪军扼守,甚是周到。
崔大胯子道:“有了这根百大哥参,老三的性命算是保住了。”顿了一顿,又道:“弟兄们都累了,就先歇息一下,等大雨停了,我们弄点吃的,再作筹算。”世人点了点头。因为连日来疲于奔命,大伙儿身心俱疲,听了崔大胯子这话,大伙儿当即东倒西歪躺倒在山洞地上,半晌间已鼾声高文。
本来这飞泉之下别有洞天,全部山壁乃是由两块庞大的山石相倚而成,最上面留有一处宽约三尺、一人来高的裂缝,裂缝火线,也就是在飞泉以后,一块巨石挡住了山缝入口,巨石与山壁色彩一体,远了望去几近是连在了一处,再加上蔓藤挡住了巨石与山壁之间的入口,极难发明。
世人又在山洞中等了半个钟点,崔大胯子站起来一挥手,说道:“解缆!”当下除了老四留下顾问受伤的老三,其他七个兄弟跟从崔二胯子兄弟二人,鱼贯出了山谷。此时半夜刚过,天上乌云密布,看来今晚确是要下暴雨。大伙儿脚步轻巧、屏住呼吸,紧跟在崔二胯子身后,大步流星向陈官屯奔去。天眼第一卷天眼第十二章东山复兴">发蒙
世人听了,纷繁上前旁观,无不啧啧称奇,感慨上天造化、鬼斧神工。崔二胯子大声叫道:“弟兄们!牵上战马,我们走!”世人一阵喝彩。
东北挖参的人有很多讲究,传说中人参是通了人道的人参娃娃。故而挖参时一是不能大声发言,二是必然要用红头绳将人参枝叶拴住,不然一不留意,人参就会跑得无影无踪。当然,这只是传说。
老三喝了参汤,精力大好,斜靠在山洞一块大石上看着老四混闹,一时山洞中满室皆春,劫后余生,世人都是感受从未有过的畅快。
老四跟在崔二胯子身后,蹑手蹑脚向前走了一里多地。转过一处巨岩,前面有一株大树。崔二胯子愣住脚步,回身悄悄对老四道:“就在前面,轻声点!”老四不敢言语,冒死点头。
一队人马缓缓转过一个山坳,前面是一个狭小的山口。那长须男人拉住马,世人停了下来。长须男人转头问道:“二弟,你没有记错吗?是不是这里?”声音沙哑,若不仔谛听,底子听不出他在说些甚么。前面的秃顶男人用舌头舔了舔干裂的嘴唇,道:“大哥,准没错,小时候俺挖野参来过,过了这个山口,再往前走二里多地有口泉水,就在泉水前面!那地界另有一支二品叶的老参,当年俺没舍得挖,这回能够救三弟的性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