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湘悄悄拂忱着焦尾琴上弦簧,奏收回悦馨逸郎的律音,焦尾公然韵神,虽已制稀有百年,所披发的律音轻巧虚飘,颤音悠长;惟见簧弦上攥刻着数株錾金嵌玉的牡丹丛图;焦尾本就是希世珍琴,加上牡丹腾图便是更权贵华,心中不知为何,对着方时扑琴的人略有恰思。
李庆贤也是爱好乐律之人,王府中更是收纳佳俱乐工数十名,各个都是巧手偃工;不由问道:“不晓得刚才那琴律声音出自何人之手”?
“少爷,这里虽好,一旦被老爷晓得我们来太常坊司的话,定是大发雷霆”说话的是站在韩湘身边侍从打扮的男人,梳着分鬓,满身浅蓝色布衫,说着双眼已止不住向浦江岸边的画舫船上扫视一眼。
韩湘说道:“相传此琴是东汉年间蔡邕用未经烧完的梧桐木所制,因琴尾尚留有炙烤的陈迹,便叫做“焦尾”,当年齐明帝为赏识王促雄的律才,此存置百年的焦尾取出,王促雄用毕生之力连抚奏数日,为齐王创著寒蝉凄惨的“烦恼曲”。
“牡丹!我本王在三月前在封地纳收叫做牡丹的乐工,此人不但面貌娇妩、肤如凝脂,琴艺更是如沧海遗珠般深不成攀,更是将本王的第一乐工匹临其下”韩湘此番登船皆因那扶琴之人,加上那焦尾古琴更是神迷欲见,不由切急问道:“不晓得牡丹女人现在那边”?
韩湘被那韵美的撩的兴趣饶心,说道:“将我的翠竹箫拿出来”!荫福速速从袱裹中长箫取出,侧身递持于上;韩湘静息凝丹、将箫管微泯于嘴角,箫律声起,曲声呜然、清丽促缨;律声渐隆、曼妙无怅不断如缕,如同天鸿暼音般清耳悦心,袅袅在耳边回旋不断。
李庆贤面色挂喜,朗朗说道:“韩公子不必如此切急,不时牡丹将会同公子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