洗完了衣裳又下地看棉花苗,提也没提。
窦传家也是读过书的人,推行君子远疱厨,不过这么些年下来,这一看法也早放弃了。
饭桌上,刁氏看了梁氏好几眼。
“啥!?面摊给他们去摆!?”梁氏一听,火气立马冲上头顶。
一家人清算了摊位,下了路赶回家。
梁氏吃完推了碗,拿了衣裳就出门去洗衣裳了。
“摆摊赚的多一点。”窦清幽点头。配料菜用不了多少钱,一斤鲜面条才五文钱,可如果摆摊卖,两碗只加鸡蛋也能卖十四文钱,卖的都是赚的。
看有人买了,梁氏的信心就来了,一起呼喊着,不到晌午,八十多斤面条就全数卖完了。
梁氏算算也是,“那咱就还摆摊!不逢集的时候,就做了面条下乡卖。”
更有吃过的,吃着的喊话说好吃,过路的人就忍不住逗留下来,赶了集,也吃上一碗这奇怪的龙须面。
“就是今后不让咱摆摊,如许走街串巷卖面条,也能挣到钱!”梁氏预算。
到家已经晌午过了,窦二娘在睡觉,连饭都没做。
家里的菠菜要留着卖面条,就炒了一盆子萝卜,半碗豆酱,一筐子窝窝头。
梁氏一看,本身总不能还不如闺女儿子,也清了下嗓子跟着喊,“卖龙须面!回家下锅一煮就能吃!的细如发丝的龙须面喽!”
次一天,天还不亮梁氏就起来和好面,醒着。
有人出来问面条,窦清幽深吸口气,“大婶!我家龙须面已经做好了,你买归去直接下锅就能吃了!五文钱一斤,够俩人吃的!”
“摆了一天的摊儿,快累死了,连饭都没吃,快饿死了,从速做饭!”窦占奎说着看向梁氏。
梁氏嘲笑,“今后家里买个丫环婆子吧!省的我不在家的时候,连饭都吃不上!”
梁氏两眼一冷,“好!”
窦三郎没说话,到屋里烧锅。
“我去做。”窦传家忙说着,洗了手去厨屋做饭。
这边说的好,回到家,就见窦翠玲和赵成志又带着小儿子赵天赐过来了。
面摊固然摆到个半路上,但梁氏现场抻面,一块面剂子很快抻成五六尺长的细线,不吃面的也能看看这演出。
刁氏觉得她不敢,看她如许,就扯着嘴笑,“是该交给你管着了!不过……家里没啥钱了!另有一百多文钱,是留着给大郎的饭钱。”
“好!”窦小郎笑嘿嘿的去洗手,筹办用饭。
梁氏直接拿回了屋。
五文钱对于镇上的人家来讲实在不算贵,一家四口人也就十文钱的面条。
“记个账。”窦清幽看着,就把陈纸裁成了一个小本子,用鹅毛蘸墨汁,记了账。
今儿个卖龙须面的统共三百六十文钱,也都记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