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真,余舒冷静记下了这个谥号。
还能是哪个,不就是这大安朝的建国天子么。
“你等等,”老掌柜弯下腰,在书架底下翻了翻,最后抽出一本黄皮册子,在架子上打了打灰尘,递给余舒,道:
余舒摸摸脖子,不美意义道:“不瞒您说,我识不得几个字,想找一本教人识字的书看。”
“嗯,老伯再见。”
“小女人可记着了,这六部一监中,也只要司天监答应女子任职,因这头一任司天监的大提点,便是安武帝的第一名皇后,宁真皇后。”
老掌柜润过喉,咂了咂嘴,回想了一阵,脸上俄然就有了光:
老掌柜摆摆手,“快回家吧,别误了吃晚餐。”
老掌柜不听余舒回绝,走上前强把那本书塞进她手里,不欢畅道:
余舒在长门铺街上找到一家买卖冷僻的书斋,在店里装模作样地翻了半天书,同年过半百的老掌柜搭上了话。
老掌柜点头一笑,放下茶杯道:“纪右判在司天监确任要职,但他再两年就要去官返乡了,倒是那纪家的四蜜斯被人称是奇门一派百年难遇的天赋,大有前程啊,介时只要纪四蜜斯争气,能在司天监任上一职,这义阳城就要属纪家独大了。”
“女人也能仕进?”
偌大一座义阳城,几十万人丁,只要这三户人家享有殊荣,高于人上,余舒悄悄咂舌,总算明白了纪家的短长,心说难怪宅子气度的跟园林似的,那是人家门庭高啊。
“是谁啊?”
“当时那宋朝有位大将军,在西山起势,靠着几位能人异士的互助,振臂一挥,召百万义士出山,气势如虹,摈除了那群毒害百姓的金兵出中原,还了我大好国土,在世人的拥戴下,改朝换代,建国建安,自此承平三百年,小女人,你可晓得这位圣主明君是谁?”
老掌柜只当余舒是个没见地的小丫头,笑话道:
余舒很感激这白叟不厌其烦地同她讲了一个下午,让她从那井底跳了出来,便从腰缝里取了她最后的六个铜板,放在柜台上,道:
“哇!”余舒张圆了嘴,就差没在脸上写上“冲动”俩字了。
老掌柜对劲一笑,宣布道:“恰是为我们大安朝的第一名圣主明君,安武帝。”
老掌柜心对劲足又喝了杯茶,持续道:
“多少户?你当这世家是那么好叫的么,”老掌柜笑了余舒一句,伸出三根手指,“只要三家,城西孔家,城东纪家,再来就是城北刘家了。”
老掌柜转头看着柜台上那几个薄弱的铜板,又看看余舒,面露慈爱:
“提及这三家来,到了这一代,远景最好的莫过于纪家了,”老掌柜俄然有感而发。
余舒没健忘这号人物,转头又感觉古怪,便直接将迷惑问出了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