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时斗米两百钱,匹绢八百文。一斗米十升,合后代的七斤半摆布。一匹绢长四十尺、宽一尺八寸,折合后代也就是长十二米,宽半米,够做两件袍子。
吃过饭,韩氏进屋,再出来手中却拿着一匹绢和两匹布。
Ps:唐《堆栈令》给粮标准:诸给粮,皆承省符。丁男一人,日给二升米,盐二勺五撮。妻、妾及中男、女,(谓年十八以上者。)米一升五合,盐二勺。老、小男,(谓十一以上者。)中女,(谓年十七以下者。)米一升一合,盐一勺五撮。小男、女,(男谓年七岁以上者,女谓年十五以下。)米九合,盐一勺。小男、女年六岁以下,米六合,盐五撮。老、中、小男任官见差遣者,依成丁男给,兼国子监门生、鍼?大夫,虽未成丁,依丁例给。”
做为重量单位,按照当代专家对唐朝货币的实测重推算,唐朝一两为42.5克,一斤十六两为680克,一石120斤,约当代的80公斤摆布。这个斗,就即是一斗8公斤。
“三郎,嫂子帮你煮了鸡蛋羹,快起来吃吧。”婉儿虽来是新罗人,但在李家已经糊口了九年,说话做事已经和隧道的本地人没有甚么辨别了。在家里,韩氏向来把她当作女儿,是以称呼上却也是如一家人普通,对李璟,她也向来是称呼为三郎或者哥哥。
内里又传来了唧唧的织布声音,李璟记得明天早晨他一向在考虑着如那边理家里的用饭题目很晚才睡,可织布声却一向没停过。没想到,一大早醒来,织布机还在响着。心中不由沉重,本年大旱地里几近绝收,百口端赖着几个女人日夜不断的织布养蚕才勉强保持。
穿了褶袴以后,便又穿膝裤。膝裤也就是汉服中的胫衣,胫衣又叫腿衣,是膝盖至脚踝的腿衣。秦汉之时,胫衣为贴体穿戴,不过此时已经变成膝裤,倒是加穿在袴服以外。
唐朝边军守兵日给米二升,妇女中男米一升一合。按这个标准,李家七口人,标准口粮该当是一天七升七合,一天就要耗损五斤七两米。十六斗高粱也不过一百二十斤米,也就够吃二十一天罢了。
“好的。”李璟笑着回应了声起床。
望着婉儿递过来的牙刷,李璟另有点顺从。晚唐的这时,已经有了专门用来刷牙的牙刷,用的是马尾制成,叫做刷牙子。刚一开端时,李璟并没有重视这刷牙子与后代牙刷的辨别,成果第一次刷牙,就刷了个满嘴的血。那马尾刷非常的硬,如果一不谨慎按后代的体例刷牙,那就吃大亏了。
穿好褶袴,李璟又拿起一根长约三尺的绳索,将裤管的膝盖处紧紧系住,如许,不管是骑马还是走路就都非常便利了。这绳索却也驰名字,就叫缚袴。
李璟从床头架子上取过一条裤子,晚唐之时,男人固然以圆领袍衫为主,但内里却也另有褶袴。不但单男人内里穿褶袴,女人也穿。这袴就是裤子,主如果受胡人影响生长而来。不过袴与现在的裤子分歧,袴非常宽松,特别是两只裤管,就做的非常肥大,是以也多被称为大口裤。与袴相配的上衣则是褶,制作却比较紧身。这两种一起穿合为袴褶,本来是用于军旅,便利行军,厥后便逐步为百姓百姓的常用之服。
接过牙刷,又从中间小木盒里摄起一点青盐洒在上面,含了口水先咕嘟了两遍,然后开端谨慎的刷起牙来。晚唐时百姓百姓大多有刷牙的风俗,刷牙子也就是一两文钱罢了,不过浅显的百姓刷牙倒是用不起青盐的。晚唐盐比米贵,斗盐一百多文钱,如果是上好的青盐,那价更高。不过李家暮年也算繁华,有这风俗,却还保持着青盐刷牙的风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