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江摇了点头:“败类!热诚!”
夏祥点头说道:“倒也一定,太祖气度宽广,怎会滥杀无辜?五代十国不太短短五十余年,战乱不竭,兵变成风,天子轮番做,明天到我家,谁是正统谁又是真命天子?杨押司口口声声说要忠君报国,叨教你为哪个君王忠哪个君王死?战乱之时,明哲保身说是最明智的做法,躲进深山老林当中,隐居不出,念几首诗,写几副字,记念前朝吟诵风月抒发兴亡,名节是有了,是独善其身了,但是对国度对百姓又有何用?是能够让百姓吃饱饭穿暖衣,还是能够让百姓不再颠沛流浪?食君之禄,担君之忧,君是何人?君是君王,也是百姓。”
“数典忘祖!”许和光义愤填膺,“作为一个汉人,对契丹人卑躬屈膝,真不知廉耻。”
崔象心中一沉,夏祥竟是将候平磐对比为冯道,不由心中大为不快。不过又深切一想,不由悚但是惊,候平磐的所作所为还真和冯道有几分类似,之前他还真没有想到将候平磐和冯道相提并论。
夏祥才不在乎几人的目光,持续说道:“厥后不久,李嗣源策动兵变,李存勖死在乱军当中,李嗣源继位,是为唐明宗。唐明宗对冯道极其正视,很快就汲引冯道担负了宰相。唐明宗是一个有雄才大略励精图治的天子,他继位以后,珍惜百姓,鼓励耕作,百姓安居乐业。有一次他问冯道,现在天下歉收,百姓应当充足了吧?冯道答道,不是,谷贵饿农,谷贱伤农,聂夷中的《伤田家诗》说,仲春卖新丝,蒲月粜新谷。医得面前疮,剜却心头肉。我愿君王心,化作光亮烛。不照绮罗筵,只照流亡屋……唐明宗听了以后,久久无语,他让人将此诗记下,今后常常朗读。”
许和光不敢接夏祥咄咄逼人的目光,他低头不语。如果说小我清名首要,只图浮名而害了无数百姓,是为不仁不义。若说百姓性命首要,却又背了千古骂名,是为不忠不孝。仁义和忠孝哪个首要?他没法答复。
许和光咳嗽几声:“这、这,冯道是一个野心极大之人,不妄图面前的蝇头小利,是为了追求更大的好处。”
“郭威病逝以后,他的养子柴荣继位,是为后周世宗。周世宗是冯道事奉的第十二个天子。同年,冯道病逝,长年七十三岁。周世宗哀思不已,废朝三日,追封冯道为瀛王,谥号文懿。六年以后,太祖策动兵变,建立大夏。可惜了冯道平生,生于乱世终究乱世,没有见到太祖文韬武略安定天下的不世之功。若他活到本日,也会欣喜百姓终究不再蒙受战乱之苦,可享安居乐业。”
“国度有难,百姓有难,如果尽管回身走人,躲进山林当中,得意其乐,这不是时令,这是干才,是无能,是贪恐怕死!”夏祥怜悯加鄙夷的目光扫过许和光和杨江,“不要忘了,你的俸禄是百姓的心血。百姓有难,你不顾衣食父母的死活,独善其身,这是君子之道?这是不仁不义不忠不孝之道。冯道事奉十二位天子,除了庇护了无数百姓以外,还做了一件功德无量的大功德,他对峙不懈地大范围刊印文籍,保存了儒家文明,传承了中原文明,拨乱归正,功不成没。若没有冯道,怕是本日各位所读的圣贤书,大多都被胡人外族烧光灭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