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氏在一旁帮腔:“是啊,家里这么多年除了小明读书就没别的支出,这早也得修,晚也得修,不如本年就把这事儿办了吧。”
方万英拍拍方启明的后脑勺:“回都返来了,还丧着脸干啥,去堂屋坐会儿,过会儿就用饭了。长庚啊,来,跟爷爷走。”他转头朝方长庚号召动手,脸上都是宠嬖的神采。
何氏脸一阵青一阵白,她平时因为生不出儿子的事没少冲两个丫头生机,伤口被人揭开实在不好受。
小李氏也说:“比来柳筐在镇上卖得好,我早晨抽暇就编,到时候让大山拿到镇上集市去卖,攒攒也能赚几百文。”
方长庚赶紧点头:“娘,我现在还小,读书的事不急。”
第二天方启明就该去书院了,方万英让老李氏筹办了一背筐的土豆番薯,另有两条腊肉,决订婚自送方启明,趁便跟方万明道声谢。
小李氏又惊又喜,摸摸方长庚的小面庞,同时眉梢暴露一抹歉意:“现在家里没那么多银子,是娘对不起你。”
老李氏想了想,朝方万英招了招手。
“小明一本书就几百文,这得甚么时候才气编够这个数啊?”何氏憋了十几年,现在也算破罐子破摔了,只要还没分炊,这家里的钱就有她说话的份。
想到每年为了供他读书花的银子,以及谁都不能了解的自负心,方启明咬咬牙说:“爷爷,我不读书了,让弟读吧。”
方大山和小李氏的神采都不太都雅,还是小李氏说:“孩子读书是大事,我们眼皮子不能那么浅,家里就两个男孩儿,长庚还小,只要能供得起一天,小明就得上一天。”
明天多了一碗鱼汤和炒鸡蛋,香味扑鼻,大人们出了一天的汗,早就饥肠辘辘,这时候只顾着填饱肚子,几个小孩也吃得鼓起,没人说话。
方万英抽了口旱烟,敲敲桌面,语重心长地问:“小明啊,你是不是真的不想读书了?”
方二山踌躇了一会儿,还是开口道:“爹,娘,这两年家里又添了两口人,大丫和二丫也大了,不能总和大人挤一屋,是不是啥时候修个屋子?”